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V.S.奈保尔(1932-2018)笔下的非洲是一个黑暗的地方:野蛮,落后,混乱,没有未来。在奈保尔有关非洲主题的作品中,《河湾》(1979)是其重要的代表作。奈保尔在这部小说中对非洲形象的建构,延续了他一贯的非洲传统。本文从新文化地理学理论中的自然景观,文化景观和空间研究视角探析了《河湾》中黑暗的非洲。首先,本文研究了《河湾》中的自然景观。本文对自然景观的研究聚焦于三个方面:自然景观的特征,人与自然的互动,自然景观的文化意义。《河湾》中的非洲自然景观充满了奈保尔所赋予的丰富的文化意义和人类情感。通过对小说中非洲自然景观的研究,本文皆在阐释奈保尔笔下黑暗的非洲与非洲的自然景观密切相关。其次,本文从物质文化景观和非物质文化景观两个方面进一步探讨了奈保尔笔下黑暗的非洲。文化活动和政治活动影响着特定区域里文化景观的形成和发展。脱离殖民统治后,非洲的文化,政治和社会陷入了一片混乱,《河湾》中的物质文化景观记录着奈保尔笔下的非洲在脱离殖民统治后的发展状态。同时,《河湾》中非洲的非物质文化景观显示出了落后的非洲传统文化和混乱的非洲律法体系,这也是《河湾》中非洲黑暗性的一部分。最后,本文从新文化地理学的空间研究视角出发,重在探讨《河湾》这部小说中的空间。通过空间实践,空间表征以及表征空间等一系列空间书写的研究来探索《河湾》中黑暗的非洲。《河湾》中空间的文化意义和社会意义建构出了奈保尔笔下黑暗的非洲。通过探析“黑暗的非洲”这一主题,本文发现《河湾》中奈保尔笔下黑暗的非洲与非洲的自然景观,文化景观以及空间密切相关。本文的创新点在于对《河湾》中“黑暗的非洲”的研究以及运用新文化地理学理论对这一主题进行探讨。运用新文化地理学理论对《河湾》进行研究,也为后来者研究奈保尔及其它文学作品提供了新的研究视角和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