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绿地效益的评价是绿地建设的前提和基础,工业绿地作为城市园林绿地的重要组成部分,发挥着生态、社会、经济效益。但目前对绿地综合效益所作的评价和配置模式的研究还比较少见,本研究在普查的基础上,选取了办公区绿地、车间防护绿地、厂区游园和生活区绿地共四种功能区的四种典型配置模式样地为研究对象。建立了包括生态效益、美学效益、经济管理三各方面共16个指标的评价体系,并就同一功能区的四种配置模式样地进行了综合效益的评价,在此基础上进行了选优,以便探索综合效益最优的配置模式,为具体的绿化工作提供科学的参考作用。研究结果表明: (1)办公区绿地的四种典型配置模式以小乔+小灌+地被模式的生态效益最好,评价结果为0.6847,而灌木模式的生态效益最低,评价结果为0.5385;美学效益以以小乔+小灌+地被模式最佳,评价结果为0.9691,而大乔模式的最低,评价结果为0.6893;经济投入以大灌模式最低,评价值最高,达到1.000,小乔+小灌+地被模式最高,评价值最低,仅为0.3010;综合效益以小乔+小灌+地被模式最佳,评价结果为0.7961,乔木模式最低,结果为0.6698。在配置模式上,以小乔+小灌+地被为佳。乔木层的盖度应控制在40%左右,且选择树姿挺拔,树型高大的种类,灌木层盖度以30~40%为宜,且姿态优美,观赏性强。 (2)车间防护绿地的四种典型配置模式以大乔+灌木模式的生态效益最好,结果为0.8257,草坪的生态效益最差,结果为0.3265;美学效益以小乔+小灌木模式最好,结果为0.8448,草坪模式最差,结果为0.7304;经济投入以小乔+小灌最低,评价值最高,达到1.000,草坪模式最高,评价值最低,仅达到0.2310;综合效益以大乔+灌木最好,结果为0.8111,草坪最低,评价结果为0.5035。优化的配置模式为:乔木层的盖度应保持在80%以上,选择生长快、抗性较强、少病虫害的树种。灌木层宜选择常绿且对SO2有一定抗性的种类,为丰富其美学效果,可点缀配置观赏性强的花灌木,灌木层盖度以50~60%为宜。 (3)厂区游园绿地的四种典型配置模式以大乔+小乔+灌木模式生态效益最佳,结果为0.8520,草坪的生态效益最差,结果为0.4014;美学效益以大乔+小乔+灌木模式最佳,结果为0.9620,草坪模式最差,结果为0.7071;经济投入以灌木+草坪模式最低,评价值最高,达到1.000,大乔+小乔+灌木投入最高,评价值最低,仅达到0.4980;综合效益以大乔+小乔+灌木模式最佳,结果为0.8462,草坪模式最低,结果为0.5655。优化的配置模式是有数量相当的观赏性较强的高大乔木并配以花灌木。乔木层和灌木层的盖度则控制在30的40%为宜。 (4)生活区绿地的四种典型配置模式灌木十草坪、乔木、草坪和乔木十大灌木+草坪中,乔木模式生态效益最佳,结果为0.7019,草坪模式生态效益最差,结果为,0.3 108:美学效益以乔木+大灌木+草坪模式最佳,结果为0.9437,乔木模式最低,结果为0.7640;经济投入以乔木模式最低,评价最高,达到1.000,乔木+大灌木十草坪模式最高,评价值最低,仅达到0.080;综合效益以大乔模式最佳,结果为0.7619,草坪模式最低,结果为0.4659。生活区绿地优化的配置模式为:首先选择观赏价值高的、冠大荫浓的大乔木构成骨干树种,乔木层次盖度以70,80%为宜,以充分发挥乔木遮荫降温的作用,灌木作为搭配,要选择时间上观赏特性多,易养护的种类,盖度较高为宜,可控制在40%左右。 (5)不同功能区园林绿地最佳的配置模式不同,主要是因为其效益各有侧重。办公区绿地重视生态效益,但更要注重美学效益,以烘托气氛,经济投入因素则最后考虑。车间防护绿地注重生态效益,兼顾经济投入因素和美学效益。厂区游园生态效益和美学效益应该并重。生活区绿地注重其维持良好人居环境的作用,应有利于居民的日常户外活动,并考虑经济投入的因素。 (6)从各功能区最佳配置模式来看,办公区绿地综合效益最佳模式也是生态效益和美学效益的最佳模式,但是经济投入最高的模式。车间防护绿地综合效益最佳模式也是生态效益的最佳模式,但不是美学效益的最佳模式,经济投入最高。厂区游园综合效益的最佳模式也是生态效益和美学效益的最佳模式,但不是经济投入最低的模式。生活区绿地综合效益的最佳模式是生态效益的最佳模式,经济投入最低,但不是美学效益的最佳模式。因此,不能以单效益评价代替综合效益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