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随着我国轨道交通行业的不断发展,高速铁路技术已达到世界领先水平,运营里程逐年上升。高速铁路在长期服役过程中的运营和维护等方面仍面临挑战,高速列车动态载荷和环境载荷是造成无砟轨道病害的主要原因。为研究轨道结构服役状态对车辆安全行驶的影响,本文基于车辆-轨道-桥梁耦合动力学理论基础,建立了考虑随机不平顺和病害不平顺共同作用下的车辆-轨道-桥梁空间耦合动力学分析模型。研究了轨道服役病害存在状态下车辆、轨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我国轨道交通行业的不断发展,高速铁路技术已达到世界领先水平,运营里程逐年上升。高速铁路在长期服役过程中的运营和维护等方面仍面临挑战,高速列车动态载荷和环境载荷是造成无砟轨道病害的主要原因。为研究轨道结构服役状态对车辆安全行驶的影响,本文基于车辆-轨道-桥梁耦合动力学理论基础,建立了考虑随机不平顺和病害不平顺共同作用下的车辆-轨道-桥梁空间耦合动力学分析模型。研究了轨道服役病害存在状态下车辆、轨道的动态响应指标的变化规律,考虑双块式无砟轨道的轨枕传力特点,在高速铁路运营线路上重点开展了轨枕枕上压力监测试验。最后基于小波包分析了不同病害工况下的枕上压力变化规律,根据枕上压力的小波包能量变化判断病害种类,总结了融合车辆轮重减载率和轨道结构枕上压力的轨道服役病害识别方法以及数值评估方法。主要内容如下:(1)使用UM(Universal machenism)多体动力学软件和ABAQUS有限元软件进行联合仿真,建立了考虑轨道随机不平顺,轨道支点刚度不平顺(轨枕空吊)和轨道复合短波病害(钢轨焊缝)的车辆-轨道-桥梁动力分析模型,并选取合适的结构参数,用于仿真分析在轨道随机不平顺激励下、以及病害存在的状态下车辆和轨道结构的动态响应指标变化规律。(2)研究了不同随机不平顺激励下车辆、轨道结构的动力响应指标变化范围,以及随机不平顺和病害不平顺共同作用下对车辆结构、轨道结构动力响应的影响规律。钢轨焊缝对车辆轮对、钢轨、轨枕等结构的动态响应有较大冲击,在不同焊缝波长、波深工况下轨枕的枕上压力与轮轨垂向力的减载、冲击的瞬时变化趋势具有一致性;轨枕发生空吊时对车辆车体、空吊轨枕的邻侧轨枕有较大影响,并且轨道双侧轨枕空吊对行车安全威胁更大。(3)研究了将光纤光栅传感器埋入双块式无砟轨道的轨枕中实现对枕上压力监测方法的可行性。室内静载试验结果表明,嵌入在轨枕中的传感器性能良好,载荷与轨枕应变之间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通过理论计算和现场试验验证,枕上压力的变化趋势与理论计算的轮载分配比一致,现场测试数据能够清晰地分辨出车轮作用过程,1个轮对的载荷主要由钢轨下的5根轨枕承载、1个转向架的载荷主要由钢轨下的9个轨枕承载。当高速列车以350km/h通过时,应变转化为支点力约为33-35k N,以上研究充分说明了实现枕上压力监测的可行性。(4)研究了基于车辆数据(轮重减载率)和轨道数据(枕上压力)融合评估分析无砟轨道服役状态的方法。首先通过枕上压力的小波包能量判断病害类型,短波病害的小波包能量在高频段变化较大,中波病害在中低频段能量变化较大。且不同类型轨道病害工况下,枕上压力、轮重减载率的共同变化规律,轨枕空吊会造成轮重减载率升高、空吊轨枕邻侧轨枕承受更大冲击、钢轨焊缝会造成轮重减载率、枕上压力瞬时突变。根据轮重减载率安全限制的结果显示,轨枕单侧空吊数量不能超过5根,双侧空吊不能超过3.5对。钢轨焊缝波长大于100mm时,波深不能超过0.15mm。最后,根据病害工况下枕上压力与轮重减载率的线性关系,计算了各工况下枕上压力的安全限值,总结了车地数据融合的无砟轨道服役评估方法,根据轮重减载率的安全限值和枕上压力的安全限值评估轨道服役状态是否影响列车安全行驶。
其他文献
放射治疗计划基于CT图像计算剂量分布,但临床有时只能获得MR图像。图像合成方法能利用MR图像合成CT图像信息,从而实现基于MR图像的剂量计算和治疗。针对成对MR和CT图像数据匮乏问题,本文利用循环一致生成对抗网络(Cycle-consistent Generative Adversarial Networks,Cycle GAN)可训练不成对数据的特点,优化Cycle GAN合成新模态图像,提高不
科创板的设立,标志着中国资本市场实现了变革性的突破,为众多优质科技创新型企业提供了广阔的融资发展平台。随着互联网、区块链以及人工智能等技术的成熟应用,科创板上市企业在发展过程中所实行的创新模式也呈现出交互融合之势。纵观科创型企业发展历程,技术创新始终是他们赖以生存的根源所在,此外,依据企业特征,开展商业模式创新以拓展技术创新成果的商业化渠道也成为企业创造价值的新驱动力。近年来,随着世界各国加强对科
近些年来,校园食堂,工厂员工餐厅以及某些知名酒店发生的食物中毒事件层出不穷,于个人、家庭而言,食品不新鲜带来的急性及各种慢性疾病,使人们的健康受到严重威胁;于社会而言,由食品安全问题引发的员工病假,工厂停工等不同程度上减缓企业的发展速度。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技术逐步走近我们身边,融入我们的生活,例如机器视觉,机器听觉等设备大大改善了人们的生活,同时机器嗅觉技术
高效的投资活动是增加企业绩效水平、提升企业价值的重要方式之一,当前我国经济正处于全球新冠疫情冲击后的恢复期,优化资本配置、提高投资效率成为实现我国经济转型为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所在。然而,一直以来,我国上市实体企业却普遍存在着非效率投资行为,这无疑对企业自身价值的提升以及宏观经济的高质量发展产生阻碍。企业面临的宏观经济环境的变动是影响企业投资活动的重要因素之一。为适应变化多端的宏观经济环境以及稳定持续
创新被称作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而企业作为推动创新的中坚力量,只有增强自身创新能力,才能始终将创新能力保持在市场竞争前沿。但是,由于现代公司制企业中普遍会有委托代理问题,企业高管顾虑创新活动的风险性和周期长,很少有执行创新活动的意愿,企业在创新层面的发展受到一定阻碍。其次,21世纪人工智能、物联网的发展在为高新技术企业带来机遇的同时,同样使其面对技术攻克难度大、壁垒高的困难,并对创新型产品提出高附加
为了适配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满足日益增长的铁路需求,我国铁路不断朝着高速化、重载化方向迈进,但这也使得列车轮对与轨道接触面的擦伤和剥离等的破坏现象愈发严重。列车在运行过程中产生的轮轨摩擦热是造成磨损破坏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为了详细了解高速列车摩擦生热的形成规律,对其进行摩擦接触温升仿真分析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主要通过ANSYS有限元分析软件,分别构建列车车轮在钢轨上滑动和滚动这两种实际工况下的
如今,公共安全突发事件时有发生,越来越多民众针对安全事件在微博等大型社交网络发表观点,在网络发酵下民众观点迅速行成为针对突发公共安全事件的网络舆情,网络舆情是社会观点在网络中的呈现,正深刻地影响着公共管理领域,在民意的引导方面也发挥着巨大的作用。网络舆情信息相比于传统媒体舆论,其传播速度更快、传播面更广,受众更多,同时其监管与疏导的难度更大。有效分析突发公共安全事件中网络舆情演化,能够使决策部门更
在地铁隧道工程的施工与运营过程中,隧道发生沉降容易造成塌陷事故,因此监测地铁隧道工程的沉降状态,发现异常并及时采取补救措施,具有重要现实意义。传统沉降监测方法有:全站仪测量、静力水准仪测量等;常用监测方法有:埋设土压力计、收敛计等;新型沉降监测方法有:摄影测量、激光雷达测量等。针对地铁隧道空间狭小,现有监测方法无法进行长距离、实时、智能监测的情况下,本研究提出一种新型光电自校准地铁隧道沉降监测方法
伴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进步,轨道交通逐渐成为市民出行的首要选择方式,而轨道交通电梯作为运送乘客的最主要工具之一,其安全性、稳定性和可靠性成为专家学者的研究重点。当前轨道交通电梯存在服务网点较少,电梯维保流于形式、电梯安全监督管理、维修等信息不公开、电梯行业精细化管理覆盖不全面,治理方式比较粗糙以及电梯故障只能做到“事后维修”,故需要研究一种对电梯故障进行预测的方法。本文首先介绍电梯行业和轨道交通电梯
CRO(合同研究组织)企业是我国90年代末出现的新兴行业,如今CRO企业的服务范围已经覆盖到医药企业研发的全过程,并且随着我国创新药研发需求的增加,CRO企业也在不断发展。但是,相比国外的CRO企业,我国CRO企业由于发展时间较短,企业规模较小,行业集中度也较低,同时本土CRO企业必须努力提高自身市场竞争力来应对国外大型CRO企业的冲击。而通过并购,企业可以在短期内迅速扩张,增强其在市场中的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