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我国未成年人犯罪呈现出一系列特点,主体方面的特征包括:犯罪年龄低龄化趋势增强;游离于社会控制之外的闲散未成年人已成为犯罪的高危群体;未成年犯文化程度普遍较低。犯罪行为方面的特征包括:团伙犯罪的组织化程度明显增强;暴力犯罪趋势严重;犯罪突发性强;犯罪类型相对集中并呈逐渐扩展趋势;重新犯罪率高,主观恶性强。未成年人犯罪的原因是复杂的,社会、学校、家庭都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心理发展相对滞后与生理发育相对超前之间产生矛盾也是导致其犯罪的原因,具体表现在四个方面:缺乏支配力与精力过剩的矛盾;辨别是非能力差与好奇心强的矛盾;控制能力差与容易兴奋的矛盾;性知识教育、性法制观念缺乏与性机能发育成熟的矛盾。社会原因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不良思想的影响;低级影视书刊的影响;网络游戏的诱惑。学校教育的原因主要有:重学习成绩轻思想道德教育;学校管理失当,法制教育的重视程度有待提高。家庭原因主要有:家庭结构不完整;缺乏亲子交流;家庭教养方式不良;家长不良行为的示范作用。其中家庭教育缺陷与未成年人犯罪有密切关系。而家庭系统的内部关系及家庭系统的特征进一步说明家庭结构对家庭教育的影响。父母的教育方式对未成年人的成长有极其重要的影响,按照阿内特(Jeffrey Jensen Arnett)回馈和要求的关系,其将父母的类型分为:权威型父母、专制型父母、纵容型父母和淡漠型父母。根据父母的不同教养方式对未成年人的影响不同,以及民主社会发展的需求,我们提出民主权威型父母才是目前对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最有利的父母类型。道德教育和良好习惯的养成是家庭教育的重要内容。构建学习型家庭,提高家长的素质,提高父母的教育能力,提高家庭生活的质量,对建立民主权威型家庭,有效预防和控制未成年人犯罪,是必不可少的。
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必须加强对家庭问题的社会干预和帮助,加强对家庭教育的监督。社区是未成年人的第二道监护防线,以社区为依托建立家庭的社会支持网络,措施有:第一,普及未成年人咨询、救助机构;第二,建立问题家庭未成年人托管机构;第三,通过社会工作帮助问题家庭。同时,完善法律,加强执法力度,制定《家庭教育法》。通过多种途径完善家庭教育的内容,建立家庭的社会支持网络,帮助未成年人健康成长,达到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