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之歌》中声音的文化解读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jliuchu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玛格丽特.杜拉斯(Marguerite Duras,1914-1996)是法国当代小说家、剧作家、电影剧作家。早在五十年代初,她就以《抵挡太平洋的堤坝》赢得了广泛的读者,并角逐龚古尔文学奖。一九八四年出版的《情人》,更为她赢得了巨大的荣誉,在法国、在整个世界文坛,无可争议地确立了自己的地位。作为一名在越南出生长大的法国人,杜拉斯的作品中展示了双重文化的背景和视野。一边是印度支那殖民地,“她生命的底片”’童年的生活。南亚丛林以及让西方人如醉如痴的异国风情。另一边是法兰西文化,是她的祖国,是她难以割舍的追寻。“用的是祖国母语,叙的是异国岁月。”2于是围绕着爱情、疯狂和毁灭的主题,杜拉斯作品体现出的是东西方文化的交融和碰撞以及来自作者自身的思考。创作于1973年的《印度之歌》剧本正是这样的一部作品。它以印度的加尔各答为背景,叙述了三个流浪异乡的人的苦难经历剧本,作品来源于她的小说《副领事》。1975年杜拉斯又将它拍摄成同名电影,影片入围1975年戛纳电影节,并获法国试验艺术电影协会奖及电影学院大奖。杜拉斯的作品有着自己鲜明的个性,它们拒绝传统,拒绝规约,其中对声音的表现是其作品的一大特色。比如在她的小说里,声音不再仅仅作为一种修饰的成分而存在,而是构成了文本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戏剧的创作上,她主张“声音的戏剧”,她认为“一个演员之所以存在,就是为了大声地说话,他是一张嘴,张开后,把别人写在纸上的话说出来。”3对于电影的拍摄,她探索恢复声音的主体地位,让电影重新恢复说话的功能,不再成为图像的囚徒。可以认为声音是杜拉斯研究的一条重要纽带,将她的小说、戏剧乃至电影紧密地联系起来。声音就像一把钥匙带我们走入杜拉斯所创造的文学世界。《印度之歌》中的声音蕴含了丰富的含义,它不仅仅只是形式的建构,声音连接着作者的文学世界,同时也透露出作者的独特的文化理解。本文将从文本出发,以声音为切入点,分析故事中人物的发展脉络,并试图分析声音背后所体现出的文化的碰撞,解读作品中表现出的两种不同的文化之间的冲突。作为一位具有双重文化身份的法国女作家,在杜拉斯笔下对曾经的故乡的感情是矛盾的。那么究竟如何看待作品中的这些矛盾呢?本文将结合作者本人的经历和家庭背景等方面,分析这些矛盾产生的原因,尤其是在当下的多元文化的环境之中,作品中展示的这种文化冲突带给我们的思考。
其他文献
研究生创新人才培养是现代社会发展、国际经济竞争和国家人才培养的客观要求。文章简要分析了当前高校研究生科研创新人才培养的现状,根据科研团队的基本特征,提出了高校科研
传动空心轴为列车转向架上重要的动力部件。采用密度较小的铝合金替代钢铁制备空心传动轴,可降低簧下重量,提高传动性能,对列车的高速化发展有着重要的促进意义。本文选用超
背景:采取有效措施修复坏死心肌成为临床治疗心肌梗死的新方向。目的:探讨5-氮杂胞苷联合血管紧张素Ⅱ对小鼠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向心肌细胞分化的影响。方法:取20只4周龄ICR小鼠,利
《漂木》是海外华文诗人洛夫晚年对自己一生生命体验和美学思考的一次形而上总结,不仅写出了海外华人漂泊心灵深处的孤寂和悲凉,更是对现代人精神原乡的不倦追寻。这寻求不是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信息技术已经渗透到社会的各个领域,给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生产领域中,信息技术的应用使得企业的生产活动逐渐从手工方式向自
2011年7·23甬温线动车相撞事故发生后,网民与政府持续进行博弈,其中,尤以微博上发表的言论为典型。从救援过程到调查结果,网民不断通过微博质疑政府公信力,老百姓成了《人民
克尔凯郭尔的思想是在对哲学上的黑格尔主义和宗教上的丹麦国家教会的批判中形成的。他抛开了对理性、客观世界的追求,极力强调个体的主观存在意义。克尔凯郭尔思想的核心词
目的 了解流动人口艾滋病防治知识、相关态度和高危行为状况,为开展流动人口的艾滋病干预模式研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取整群抽样方法抽取2个街道,对所抽取街道内的流动人口
吐鲁番设施葡萄的各种病虫害约有60余种,比较常见的有20多种。本文总结了吐鲁番设施葡萄病虫害的主要种类,并从严格执行植物检疫法规,做好建棚前的预防工作,加强栽培管理,增
供应链的突发中断往往会造成供应链成员的利润损失。文章以一个二级供应链为基础,考虑存在供应中断风险情况下,引入BI保险和备货制造商两种应对中断风险措施,对比分析供应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