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核分枝杆菌感染诱发宿主细胞基因组表观修饰重编程的研究

来源 :华中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osimao_w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结核病是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一种全球性传染疾病,每年会导致数百万人死亡。巨噬细胞是结核感染后免疫系统的第一道防线,当结核入侵后,经过剧烈的免疫反应,部分结核分枝杆菌通过免疫逃逸,持续滞留感染(PBI,persistent bacterial infection)巨噬细胞,形成长期的共生关系。在结核分枝杆菌与宿主细胞复杂的免疫互作过程中,有个亟需解答的问题:结核分枝杆菌能否调控宿主的表观修饰?又是如何调控宿主的表观修饰,从而抵抗宿主细胞免疫应答,达到潜伏感染的目的。基因的表型是由基因组序列信息和基因组表观修饰共同决定的。组蛋白甲基化、组蛋白乙酰化以及基因组DNA甲基化等修饰可以在基因组序列不变的前提下调控目的基因的表达。随着表观组学的发展,人们发现这些线性的表观修饰信息可以通过基因组空间折叠串联在一起,形成高级的三维结构,相互作用,共同影响基因的表型。基因组三维结构在DNA复制,DNA损伤修复,以及基因转录调控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人类基因组百科全书计划(ENCODE Project)对数百万个基因调控元件进行了详细的注释,但是这些离散的元件如何在空间中发生相互作用很多都是未知的。通过研究,人们发现基因组会通过三维折叠,将两个线性距离很远的调控元件关联在一起,激活或者抑制某些基因的表达。因为基因组三维结构的重要性,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已经启动了四维染色质计划(4D Nucleome Project),研究基因组三维结构在不同时间,不同状态下的动态变化。Hi-C技术作为研究染色体三维结构的主要工具,从提出到现在应用十分广泛,让人们对表观修饰的认识深入到了一个新的阶段,但是一些技术上的缺陷限制了Hi-C技术的普及,包括:实验步骤繁多、成功率低、成本高、缺少随机连接噪音评价标准、数据分析难度大等。为了克服Hi-C技术上的缺陷,本课题发明了一种简单、高效、成本低廉的染色体构象捕获技术,DLO Hi-C(Digestion-Ligation-Only Hi-C)。该技术只需要两步简单的酶切酶连即可进行染色质构象捕获实验,为了降低实验成本及数据背景噪音,DLO Hi-C在建库过程中去掉了生物素标记的步骤,通过回收固定大小的互作DNA片段来捕获染色体的互作信息。创新性的,由于我们加入了文库质检的步骤,DLO Hi-C文库构建完成后,只需要一步简单的酶切即可判断文库随机连接噪音的大小,大大的缩短了测序时间周期。为了深入研究结核分枝杆菌潜伏感染对宿主细胞表观修饰的影响,我们建立了单核细胞THP-1分化及感染模型。在三维基因组层面上,我们通过DLO Hi-C实验,捕获了单核细胞、巨噬细胞、结核感染巨噬细胞这三种细胞状态下染色质三维构象信息。在组蛋白修饰层面上,通过ChIP-seq实验,分析了单核细胞分化及结核感染过程中,H3K4me1,H3K4me3,H3K9me3,H3K27ac 以及 H3K27me3 这 5 种组蛋白表观修饰的动态变化。对于基因组“开放”和“闭合”情况,我们利用ATAC-seq对三种细胞状态基因组“open”和“close”的区域进行了详细的划分。通过多组学联合分析,我们找到了 186个在各个表观层面上都有变化的差异基因,这些候选基因对我们后期的抗肿瘤以及抗结核药物的研发有着积极的意义,也对结核易感基因的发掘做出了参考。
其他文献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Porcine reproductive and respiratory syndrome,PRRS),也被称作“猪蓝耳病”,是一种高度接触性传染疫病,对全世界养猪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PRRS病毒(PRRS virus,PRRSV)是一种具有囊膜的单股正链RNA病毒,属于套式病毒目(Nidovirales)、动脉炎病毒科(Arteriviridae)、β-动脉炎病毒属(Be
学位
刚地弓形虫(Toxoplasma gondii)是一种在细胞内寄生的机会性致病原虫,可感染包括人在内的几乎所有的温血动物,严重威胁人及动物健康。近年的研究发现,病原微生物感染会诱导宿主细胞编码RNA及非编码RNA(non-coding RNA,nc RNA)的显著差异表达,nc RNA可通过调控宿主细胞的生物学功能参与多种病原体与宿主的相互作用过程。T.gondii裂解周期(lytic cycle
学位
黄土区位于我国西北地区,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产地,在保障区域粮食安全中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该区域农业生产受土壤养分不足和水资源短缺等限制,农田地力和作物产量低,新垦耕地与退化耕地地力无法在短期内快速提升以满足现代农业生产需求,且在黄土区传统旱地雨养农业中,典型作物小麦、玉米产量与地力维持和水土资源高效利用之间的关系仍有待深入。本研究以黄土区主要粮食作物小麦和玉米为供试作物,通过大田试验配合盆栽试
学位
黄土高原是我国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之一,严重的水土流失导致生态环境恶化,影响和制约了当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近年来,随着黄土高原退耕还林(草)工程实施,该区生物结皮平均盖度达到60%~70%,显著影响坡面的水土流失。目前,虽有不少研究关注生物结皮对水土流失的影响,但鲜有研究关注不同盖度生物结皮对坡面产流产沙过程的影响,其影响机理不清,尚不能量化生物结皮盖度与坡面产流产沙之间的关系,是生物结皮水土保持
学位
土壤微生物是影响初级生产和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的重要因素,是生物圈生命支持系统的重要构成。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温度升高及其所带来的诸多变化将通过改变微生物群落和功能影响生物地球化学循环,进而对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及其可持续发展产生深远影响。目前人们对于长期气候变暖背景下高原生态系统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响应及其动态变化的了解仍十分有限。本研究以高寒草甸和灌丛两种典型植被类型下土壤生态系统为研究对象,基于
学位
黄土高原高耗水植物引进和高密度种植造成深层(>1 m)土壤水分亏缺,导致该区大面积土壤干层的形成。土壤干层能在一定程度上加重土壤的斥水特性阻碍土壤水分运动,危害陆地生态系统生物小循环并削弱水文大循环,对已有的植被建设成果造成一定负面作用。深入了解黄土高原土壤水文过程及其对土地利用变化的响应对该区土壤水分可持续利用和合理植被建造具有重要科学意义。过去关于土壤水分和土壤干层的研究大都集中在样地尺度有限
学位
抗生素广泛使用导致抗生素抗性细菌(Antibiotic resistant bacteria,ARB)及其携带的抗性基因(Antibiotics resistance gene,ARGs)在各种环境介质中(空气、土壤、湖泊水、地下水、废水、甚至饮用水等)被广泛检测出。ARB和ARGs具有高度扩散性和持久性,是一类新兴污染物。ARGs可以通过质粒、转座子、整合子、噬菌体等可移动基因元件传递给其它微生
学位
好氧堆肥是无害化和资源化处理畜禽粪便的主要技术。但是,传统好氧堆肥中存在着温室气体排放显著、氮素损失严重和腐殖化程度低等问题,这些在降低堆肥产品农用价值的同时,极易对环境造成二次污染。近年来,矿物材料因其疏松多孔的结构、稳定的化学性质、较强的吸附能力和廉价易得等特点已被用于调控堆肥微环境,促进堆肥进程和减少堆肥造成的潜在环境风险。然而,目前关于矿物材料对好氧堆肥影响的相关研究报道较少且具体作用机制
学位
猪圆环病毒2型(porcine circovirus type 2,PCV2)目前仍是世界范围内流行最广的病原之一,给我国养猪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虽然PCV2单独感染致病性较弱,但是PCV2感染可引起机体免疫功能低下,使感染猪对多种病原易感,病死率显著升高。因此,研究PCV2感染诱导机体免疫功能低下的分子机制仍然是阐明PCV2致病机制的首要任务,也是提供有效防控策略的最佳途径。作为宿主天然免疫
学位
土地利用类型是影响黄土塬区水分循环的重要因素之一。近年来,在黄土塬区经济转型的背景下,该区域大面积小麦地和玉米地转变为苹果园。但由于苹果园蒸散量远大于降水补给,土壤水资源日益减少,导致苹果树的正常生长受到限制,进而影响苹果的产量与品质。因此,土地利用方式的转变和气候波动条件下黄土塬区苹果树、连作春玉米和冬小麦的土壤水分状况及耗水特征成为亟需解决的问题。对该问题的研究可为黄土塬区农业生产过程中管理措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