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开放经济学为视角,按照最优货币区的标准,阐述了中国目前采用单一货币政策会给不同区域带来差异影响,即所谓货币政策的区域效应。为详细分析中国货币政策区域效应,我们首先实证研究了中国货币政策有效性。我们将根据研究目的建立四个模型,分别对不同模型进行面板数据的估计,最后我们比较分析四个模型所得出的不同结论,我们发现,货币政策在中国经济发展中意义重大,尤其在开放经济条件下,货币政策的实施平缓了汇率波动,减轻了通货膨胀的压力,促进了经济发展。在这个结论的基础上,我们对中国区域进行划分,按照一般东部、中部和西部三区域的常规划分方法,在开放经济条件下对三区域分别实证研究货币政策的影响程度,我们发现:中国的货币政策自东向西影响的效果逐渐递减,但在短期变动上,西部受到货币政策正向冲击时,在短期反应最大,超过东部和中部。在分析我国货币政策区域效应的成因上,我们从货币政策纵向视角,以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层次对区域效应进行详细分析,以论证中国区域结构问题带来的货币政策诸多难题。宏观上,我们分析了信贷渠道、利率渠道和汇率渠道,中观上我们研究了各区域的产业结构,微观上我们则探讨了区域企业的分布。宏观渠道中,我们预计东部地区信贷经历扩张之后处于低增长期,而西部地区目前正经历信贷扩张阶段。另外,利率渠道在东部地区最为畅通,而在中部则明显不如其在东部畅通,西部则利率渠道存在困难。最后研究发现,西部地区短期受到汇率冲击较大,而东部地区则冲击高于中部。中观渠道分析我们发现,东部中部和西部的产业结构存在差异,东部地区第三产业所占比重较高,而西部第三产业发展势头在近几年较猛,中部地区的第二产业即工业所占比重在三个区域中最高。微观渠道我们主要从公司层面研究了区域效应。东部的企业较多,而中部和西部相比相对较差,但东部的私人企业较多,因此东中西三区域公司企业的差异带来了货币政策传递效果的不同。文章的最后,我们从政府引导下提高要素流动性、加强金融机构的改革、鼓励区域产业融合和完善汇率制度改革等四个方面给出相关政策建议,以维护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促进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