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汶川大地震是我国自建国以来最为强烈的一次地震,给震区人民造成了巨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地震发生后,全国各地纷纷组织专家赶赴四川协助抗震救灾,并开展建筑震害调查,通过对框架-填充墙结构体系房屋震害调查分析,发现大量的底层薄弱层框架—填充墙(底层无填充墙,上部密布填充墙)结构体系的房屋未出现“强柱弱梁”的破坏模式,而是在底层薄弱层出现“强梁弱柱”的破坏模式。通过初步分析,按现行规范规定的要求,在地震作用下底层薄弱层混凝土框架—填充墙结构可能难以保证“强柱弱梁”破坏机制的形成,故对如何保证底层薄弱层框架—填充墙结构体系“强柱弱梁”机制及其工作性能做进一步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际价值。本文在继承国内外相关研究理论和方法的基础上,综合相关的文献资料,对水平地震作用下底层薄弱层框架—填充墙结构做以下几个方面的研究:1.对框架—填充墙结构的试验和理论分析资料进行收集整理,分析了框架—填充墙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工作性能,详细论述了填充墙对结构刚度及承载力的影响因素;初步探讨了底层薄弱层框架—填充墙几种破坏模式。2.本文建立了考虑填充墙质量而不考虑其刚度和强度的纯框架结构有限元模型和含填充墙框架有限元模型,以此两种模型为基准,通过改变底层层高进行模态分析,计算了在不同底层层高下两种模型的基本周期,并进行了比较分析,校核了规范按照0.6~0.7的“周期调整系数”能否满足设计要求,为周期调整系数的取值提供了参考性建议。3.本文对已建立的两种有限元模型分别进行了常遇地震作用下的时程分析,通过分析对比了解了底层薄弱层框架—填充墙未能实现“强柱弱梁”延性破坏机制的原因,以及填充墙对结构刚度和承载力的影响,校核了规范规定的柱梁间弯矩比能否满足“强柱弱梁”的抗震设计要求,并进一步探讨了如何实现底层薄弱层框架—填充墙“强柱弱梁”破坏机制,提出了几点保证措施。4.本文通过对两种有限元模型进行罕遇地震作用下的时程分析,就填充墙刚度退化对结构造成的影响进行了探讨和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