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许渊冲是中国当代翻译家中的杰出代表,他翻译了大量的中国古典诗歌作品,为传播中国文化,提高中国文学在世界范围内的地位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在大量翻译实践的基础上,他继承和发展了中国传统翻译思想,提出了具有鲜明特色的翻译理论,对中国当代的文学翻译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随着文化转向后译者地位的改变和译者主体性研究的深入,阐释学成为译者主体性思想的重要理论支撑之一。因为阐释学是一门对意义进行理解和解释的科学,其中心视域是人对于文本的理解和解释活动。阐释学充分肯定译者对原文的积极解读,译者不是意义的被动接受者,而是意义的主动创造者。在这个过程中译者的主体性会自觉或不自觉的表现出来。本文由此借助阐释学中的三个重要概念,“偏见”,“理解的历史性”,以及“视域融合”,对许渊冲的翻译理论和他对李清照词的英译实践做一个全面深入的剖析,从翻译选材、韵体译诗、翻译目的、翻译策略等方面来探讨许渊冲是否在翻译过程中充分发挥了译者主体性。本文一共由六章构成。文章的第一章首先对本文的研究背景、研究目的和主要研究方法做了一个简单的介绍。第二章首先简要阐述了谁是翻译主体以及什么是译者主体性,然后介绍了译者主体性的研究现状以及对许渊冲翻译的研究现状。第三章主要是对本文的理论基础—阐释学进行探讨,从阐释学的三个重要概念入手深入挖掘了阐释学中的译者主体性观点。本文的第四章从宏观的角度来分析许渊冲在其翻译理论和翻译实践中彰显的译者主体性。首先借助阐释学“理解的历史性”概念来剖析许渊冲翻译思想中的主体性;然后从翻译选材、翻译策略等方面来分析许渊冲在翻译实践中的主体性体现并简要说明了许渊冲作为一个译者自身的历史性。第五章就许渊冲英译李清照词为例,从阐释学的视域融合这个概念出发,在微观上深入分析他在具体的翻译实践中译者主体性的彰显。第六章是本文的结论部分。通过对许渊冲译者主体性从宏观和微观入手的深入分析,本文旨在说明许渊冲在翻译实践中践行了他的翻译思想,充分发挥了译者主体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