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战略管理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是企业绩效问题,这一点在波特的《竞争优势》(1980)出版后,逐渐达成了共识。学者们开始对如何通过战略管理取得持续竞争优势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形成了众多的战略管理学派,被称之为战略管理的丛林。其中的两大主流理论,一是由波特(1979,1981)从产业组织经济学的角度,以结构-行为-绩效(S-C-P)模式为基础发展起来的市场定位学派,另一个是20世纪90年代兴起的资源/能力学派,对我国企业的战略形成起到了深远的影响。但由于这些战略思想形成的时代局限,其很多研究都是基于比较静态的竞争环境,因此在今天企业面临日益动态化的外部竞争环境时,受到了越来越大的挑战。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和网络技术的发展,企业面临的环境越来越复杂和不稳定,也就是说企业面临的环境不确定性越来越高。静态地来看,它将对企业产生多为负面地影响,而如果动态地,相对地,从环境不确定性的主观方面来看,它的确可能为某些企业提供机遇,使其有机会获取相对竞争优势。这种竞争优势是企业的动态的战略选择,资源优势与环境变化相互作用的结果,与企业自身的战略柔性能力的高低关系密切。
柔性的研究最早源于对生产领域的制造柔性的研究,指制造系统快速适应相关因素任何变化的能力,后逐渐扩展到其他功能柔性。时至今日,战略柔性已经受到了国内外学者的广泛重视,Madhavan(1996)把战略柔性定义为在战略基础中考虑并且实现变化的主动性和能力。战略柔性对企业竞争力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变化为特征的动态环境中适应变化利用变化提高绩效的能力。而企业战略柔性除了强调其在战略中充分考虑主动性,更加强调企业实现战略动态调整的柔性能力。
企业战略柔性能力的形成与企业资源的柔性特征和企业利用资源的柔性协调能力有重要关系,很多学者认为企业通过建立供应链合作伙伴关系是获得战略柔性能力的途径之一。
在当今经济全球化的形势下,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竞争在某种意义上已经转化为供应链的价值网络之间的竞争。为降低生产运营总成本,增强整体竞争力,企业迫切需要和主要供应链合作伙伴密切合作,实现共赢。为保持生产的连贯性,企业迫切需要实现和上下游的企业之间在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等各方面实现“无缝对接”。由于产品的复杂程度和精密程度越来越高,制造商企业往往受制于技术,场地,时间,精力,或者专注于核心高附加值业务,或者追求分工效益,需要将相当一部分业务外包来获得最大的企业总效益,这也为企业间的合作提出了现实的需要。企业与供应链其他企业之间的关系已经由以往面向竞争的。追求短期利益和局部成本最低的价格博弈更多地转向追求降低经营总成本和长期共同发展的伙伴合作关系。从交易成本理论角度来看,建立与供应链其它企业的合作伙伴关系可以在不扩大本企业组织边界,不增加组织成本的前提下有效降低交易成本,扩大治理范围,获取本企业以外的独特的资源以建立起自己的核心优势。
因此我们认为供应链合作伙伴关系对企业战略柔性能力应该具有贡献是具有理论依据,也是和现实情况较为一致的。通过理论分析,本文建立了供应链合作伙伴关系对企业战略柔性能力贡献的作用模型,提出了相关假设。
通过问卷调查,本文获得了不少真实的样本,并通过利用SPSS软件对所获得的数据进行了包括描述性分析,因子分析,回归分析在内的计量分析,对所提出的模型和假设进行了验证。
为了进一步认识供应链合作伙伴关系对企业战略柔性能力的贡献作用,本文又对包括U公司,R公司(后为H公司)组成的供应链合作伙伴关系的案例进行了研究。分析供应链合作伙伴关系的不同要素对企业战略柔性能力的作用,重点指出了供应链合作伙伴关系的有效治理要素不能被忽视,否则企业战略柔性能力在某些特定环境变化的情况下将被瓦解。
通过研究本文最终得出了结论:供应链合作伙伴关系对企业战略柔性能力具有重要贡献。同时供应链合作伙伴关系的不同要素对战略柔性能力不同表现方面影响不尽相同。
本文的主要创新之处在于将供应链合作伙伴关系研究与对战略柔性的研究联系了起来,从如何提高战略柔性能力的角度考察供应链合作伙伴关系对实现企业战略提高企业绩效的意义。本文的另一创新之处在于将对供应链合作伙伴关系的有效治理作为众所周知的供应链合作伙伴关系的三要素(贡献,亲密,远景)之外的重要因素加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