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量学作为藏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其学习和研究一直延续到今天,也造就了卷帙浩繁的量学研究成果。这些成果足以证明量学在西藏的研习与传承盛况,可谓经久不衰,成果辈出,也对本论文的研究提供了相当丰富的第一手资料。然而当今学术界对藏传量学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量学的文献学研究上,缺乏对量学的哲学思辨和逻辑辩证的研究。直到今天,量学作为开启人类思维,了解事物的本质,辨别逻辑是非的一门重要学科,其真正的价值在于丰富的哲学内涵和缜密的逻辑思维,尤其是量学在非量识理论上的不同哲学思辨。这也是本论文的重点关切所在。鉴于量学非量识理论学说的研究,在现今量学研究中处于比较薄弱的环节,且在藏传量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其理论内涵十分丰富,因此本论文中讨论非量二识、非量三识、非量五识、非量六识观,重点讨论在藏地广泛传承和发展的中非量五识理论。同时把《量理宝藏论》作为根本研究其对非量识的概念和分类的特殊性,以及非量识缘取方式中的不悟识、颠倒识、犹豫识三分法进行研究。本文论文研究过程中严格遵守有关学术论文准则,将藏传量学者对心识的不同观点作为切入点,以非量识的分类法为主线,深入地研究了“理藏”派对非量识的分门别类的情况。具体研究步骤和章节内容如下:第一章;本章探究心识的概念与分类的演变过程,主要阐述了非量识的概念及其文献依据。第二章;本章根据历代学者对非量识的分类情况,考证了藏传量学史上非量识的不同分类和思想。通过比较《量理宝藏论》的几种版本,探究“理藏”派破斥非量五识的文献依据和理路,安立了“理藏”派非量三识的划分规则和各子项的内容。第三章;本章主要分析“理藏”派非量三识归摄为不悟实的观点,并结合子项中的不悟识,研究两者的不同义理。第四章;本章主要研究了三种相似因与法相三过失、三种言遣余,以及非量三识的划分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