狼疮肾炎尿液TGF-β,MIP-1α和NGAL检测的临床意义

来源 :内蒙古医学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36079158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以多器官多系统受累为主要特点的自身免疫性疾病,肾脏是最常受累器官。SLE患者中约70%合并狼疮肾炎(LN),尸检发现,SLE患者中几乎100%有肾脏受累。目前肾脏穿刺是诊断LN的“金标准”,对于明确病理分型,预测愈后有重要意义。这是一种有创检查,而SLE患者临床表现为血小板减少,存在穿刺出血的危险性。由于全身受累选用激素、免疫抑制剂的治疗,而且依据肾检查的临床资料可以推断肾脏病理类型的工作习惯,LN患者行肾脏穿刺机率明显较其它继发性肾小球疾病少。寻找尿液标记物来预测肾脏病理的改变,成为国内外研究的热点。
   目的:拟判断尿液中TGF-β1,MIP-1α和NGAL与LN的病理、临床表现和治疗反应的相关性。
   方法:选取2008年11月至2009年12月符合ACR诊断标准并行肾穿刺的LN患者36例作为实验组,同时选取同一时期行肾穿刺的其他继发性肾小球疾病患者37例,均符合相应通用诊断标准(其中紫癜性肾炎8例,IgA肾病16例,原发性肾小球肾炎13例),及同一时期符合ACR诊断标准的非肾损害SLE患者20例和正常人10例作为对照组。ELISA法检测入选对象尿液中TGF-β1,MIP-1α和NGAL的水平。分析三种尿液标记物与病理分型,组织学急慢性指数评分,组织学半定量评分和临床资料的相关性。
   结果:①LN患者组尿液中TGF-β1,MIP-1α和NGAL水平与非肾损害SLE和正常对照组相比有明显差异(F值分别为15.88,6.49,35.95,P均<0.01),而与其他继发性肾小球疾病患者无明显差异。②在LN不同病理分型中三种尿液标记物有明显差异,但这种改变在同一病理类型中LN组和其他继发肾小球疾病组之间无差异。③LN患者尿液中三种标记物与组织病理半定量评分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尿液中TGF-β1与MsMI,GCI,TCI,VCI密切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57,0.78,0.69,0.53,P均<0.01),MIP-1α与endol,dGAI,VCI有相关性(相关系数分别为0.50,0.82,0.41,P均<0.05),而NGAL与endol,dGAI,MsHI有明显相关性(相关系数分别0.47,0.57,0.45,P均<0.01)。而三种标记物与LN患者肾活检活动性和慢性指数的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TGF-β1与慢性指数明显相关(r=0.89,P<0.01),而MIP-1α和NGAL与活动性指数明显相关(r值分别为0.71和0.60,P均<0.01)。④LN患者尿液中TGF-β1和NGAL与24h尿蛋白定量有相关性(相关系数分别为0.34和0.28,P<0.05),MIP-1α和NGAL与血清IgG有相关性(r值分别为0.57和0.35,P<0.05)。同时治疗后TGF-β1与24h尿蛋白定量有相关性(r=0.51,P<0.01)。MIP-1α与血清IgG有相关性,(r=0.47,P<0.05)。
   结论:①LN患者尿液中的TGF-β1,MIP-1α和NGAL高于非肾损害SLE患者和正常人,而与非LN肾小球肾炎无差异。②尿液中TGF-β1与肾脏的系膜和基质增生正相关,且与肾脏病变的慢性化正相关,而MIP-1α和NGAL与肾脏活动病理相关。③LN患者尿液中的TGF-β1,NGAL与24h尿蛋白量存在相关性,而尿液中MIP-1α和NGAL与血清IgG明显相关,同时尿液中TGF-β1随着治疗后24h尿蛋白量的下降而下降。尿液中MIP-1α和NGAL随着治疗后血清IgG的下降而下降。尿液中TGF-β1、MIP-1α和NGAL可在一定程度上有监测病情的活动性和治疗反应的作用。
其他文献
目的:  探讨体外模拟的二氧化碳(CO2)气腹环境对人卵巢癌细胞(SKOV3)裸鼠皮下移植瘤生物学行为的影响,以及CO2气体环境作用后该移植瘤对化疗药物敏感性的变化。  方法  模拟CO2气腹腹腔镜环境,建立体外气腹模型,将人卵巢癌细胞株(SKOV3)  暴露于12mmHgCO2环境下分别持续1h(a组)、3h(b组),对照组(c组)细胞放入CO2培养箱中常规培养。收集3组细胞并吹打成细胞悬液。将
学位
研究背景:  肿瘤坏死疗法(Tumor Necrosis Treatment,TNT)是伴随着单克隆抗体技术的发展而产生的一种新的肿瘤靶向治疗方法。肿瘤组织中存在自发坏死区域,TNT抗体可与坏死区域暴露的肿瘤细胞核抗原结合。TNT抗体具有广谱性和特异性,已有研究者证实TNT可以和包括小鼠在内的哺乳动物的肿瘤细胞核抗原结合。131I-肿瘤细胞核人鼠嵌合单克隆抗体(131I-chimeric tumo
研究背景: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一种以滑膜炎症和关节结构破坏为特征的慢性炎症性疾病,致残率高,是造成我国人群劳动力丧失和致残的主要疾病之一。延缓甚至阻断RA病人的骨质破坏已成为RA治疗的重要目标之一。  近年研究表明:(1)细胞因子网络在RA的发病机制中起着重要作用,是RA病变持续存在、迁延进展的关键因素。(2)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receptor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为代表的代谢性疾病患病率逐年上升,男性糖尿病患者并发勃起功能障碍的发病率约三倍于普通人群1-14,并且比普通人群要早10~15年发病,针对其发病机制及防治的研究十分有必要,因此我们通过建立DMED大鼠模型研究阴茎海绵体组织内VEGF系统功能的变化,再构建慢病毒-VEGF165载体后转染入脂肪组织来源的干细胞(ADSCs)作为治疗
[目的]  通过对子宫下段剖宫产疤痕妊娠患者(CSP)的研究,探讨子宫下段剖宫产疤痕妊娠的诊断及处理的相关因素,评价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在诊断子宫下段剖宫产疤痕妊娠的价值,行甲氨喋呤(MTX)、米非司酮(Miferpriston)化疗和/或双侧子宫动脉栓塞术(UAE),术后B超引导或宫腔镜下行清宫术,将诊断率提高至90%,阴道出血量控制在50ml-150ml,保留患者子宫,不影响生育功能和生殖功
研究背景及目的  血管生成与恶性肿瘤的生长及转移密切相关,肿瘤直径大于2 mm时,通过新生血管输送足够的养分和排除代谢废物,并为转移提供便利。  血管生成需多种因子的参与,其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factor,VEGF)信号通路是主要的限速环节,且VEGFR-2(KDR)是发挥血管生成生物学作用的主要受体类型,其在正常组织和良性肿瘤组织不表达或低
学位
研究背景:卵巢癌(ovarian cancer)是女性常见的生殖系统恶性肿瘤,早期诊断困难,易发生转移,药物治疗效果差,死亡率高。因此寻求一个特异性的靶点进行早期诊断或有效治疗是目前卵巢癌研究亟待要解决的问题。就卵巢癌而言,淋巴道播散是转移的重要途径,淋巴管生成(lymphangiogenesis)促进了卵巢癌的转移浸润。而淋巴管生成主要是毛细淋巴管的形成。研究显示,肿瘤微淋巴管的形态结构与正常组
学位
实验与临床研究表明,乏氧细胞在实体瘤中是常见现象。肿瘤的特点之一是无限制地生长。国外学者做了氧扩散距离一乏氧细胞模型,他们观察到肿瘤细胞是以血管为中心呈环状排列,在靠近血管的那些细胞由于氧和营养物质供应充分,细胞增值迅速;在离血管半径超过200μm区,细胞大量坏死成坏死区;介于这两者之间有一层厚度为10μm-20μn的细胞层。由于距血管一定距离,使氧扩散的速率逐渐减慢,氧张力下降,导致这部分细胞氧
目的:通过临床病例分析,评估11C-ACE PET/CT在原发性脑肿瘤诊断和分级中的价值以及肿瘤11C-ACE摄取程度与Ki67 LI的相关性,并与18F-FDG、11C-MET进行比较。通过动物实验,探讨11C-ACE PET/CT在恶性肿瘤与炎症和肉芽肿性病变鉴别诊断中的价值,并与18F-FDG进行比较。  资料与方法:临床部分:选取初诊为原发性脑肿瘤并于我院PET/CT中心进行头11C-AC
学位
目的:  1、检测卵巢癌患者组织及血浆中E-钙粘素(E-cadherin)基因启动子异常甲基化状况,研究两者相关性,并探讨两者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  2、检测恶性、交界性、良性卵巢肿瘤组织及正常卵巢组织中E-cadherin蛋白表达情况,分析E-钙粘素基因启动子甲基化与蛋白表达的关系。  3、检测恶性、交界性、良性卵巢肿瘤组织及正常卵巢组织中甲基化CpG结合蛋白MeCP2表达情况,研究其对E-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