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环境污染、资源浪费、能源过度消耗等问题日益突出。实现能源开采、生产、加工过程中的技术创新与进步是解决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矛盾的有效措施。然而,以往研究表明技术进步能够对就业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既存在促进作用,又会带来一定的抑制作用。技术进步通过企业扩大生产规模、延长产业链、增加劳动者受教育时间以及劳动力在国际间的流动等方式有力促进了就业增加,但同时技术进步也会导致企业优胜劣汰、机器生产代替手工劳动、劳动力需求结构失衡等问题从而对就业产生抑制作用。因此,探究能源行业技术进步与就业之间的关系,充分发挥技术进步对就业带来的积极影响,减少消极影响,以期在提高能源行业科学技术水平的同时,实现就业增长与环境保护的双赢目标。在总结分析技术进步的就业效应相关理论基础上,运用索罗余值法和Malmquist指数法测算我国能源行业1985年到2011年间的技术进步水平。结果显示,能源行业技术进步变化大致分为两个阶段:在1985年至1999年间该行业技术进步发展缓慢,年均增长率仅为1.38%;第二阶段是2000年至2011年,这一时期行业技术进步率以年均11.97%的速度快速增长。其中,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技术进步水平最高,其次是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煤炭开采和洗选业、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选用索罗余值结果结合能源行业就业情况建立SVAR模型,运用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等方法分析技术进步的就业效应。研究结果表明:(1)能源行业技术进步对就业的影响具有滞后性、长期性的特点;(2)1985~2011年间该行业技术进步对就业的促进作用强于抑制作用,说明能源行业实行科技创新、技术改进等措施对就业产生了积极的影响;(3)在能源细分行业中,能源采掘业(包括煤炭开采和洗选业、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技术进步对就业的替代效应大于补偿效应,方差分解结果显示就业受技术进步的影响较弱;(4)能源加工利用业(包括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技术进步对就业的创造效应大于破坏效应,且影响效果较强。最后,根据研究结论建议能源行业科技政策与就业政策同步实施,延长细化能源采掘产业链用以拓宽就业深度和广度,大力发展能源加工利用业,建立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同时提高劳动者工作技能,加快培养高科技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