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时期山东妇女运动和妇女生活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amesfai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抗战是全民族的抗战,妇女也积极加入到抗战的洪流。山东在抗战时期分为中共领导的根据地、国民党统治的国统区及日寇和日伪统治的沦陷区。中共为了促进民族解放和妇女解放,在山东根据地制定了一系列促进妇女解放的政策,使得妇女生活发生深刻的变化,经济、政治及婚姻家庭中的地位提高。与根据地妇女生活情况相比,国统区及沦陷区妇女生活变化不大甚至倒退。但由于根据地呈不断扩大之势,所以总体而言,山东妇女在促进民族解放之时也促进了自身的解放。抗战时期妇女参战参政是时代赋予妇女的独特权利与义务,是以往时代妇女所没有的。在中共动员下,山东妇女积极参加抗日,慰劳捐募、动员亲人参军、掩护战士、直接参加战斗等,为抗战的胜利做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同时,妇女积极参与政治活动,组建妇女组织,开始迈向社会,促进了自我解放。抗战前女子教育已经开展并取得一定成绩,但在山东广大农村,“女子无才便是德”的观念仍根深蒂固,女子多是文盲,难以适应对敌斗争和敌后抗日民主政权的建设。为此,中共制定促进妇女教育的政策,创办女子干部学校、形式多样的女子训练班,开展艺术活动,提高了妇女尤其是广大农村妇女的文化素质。经济地位决定妇女的生活地位。为了保障军需及促进妇女地位的提高,在中共的政策引导下,山东妇女走出“男主内,女主外”的传统分工模式,积极参加“双减”和“大生产运动”,开展纺织、参加农业生产及其他副业生产。既增加了收入,取得经济上的独立,又证实了妇女的作用,从而受到社会尊重,社会地位提高。抗战之前,传统婚姻观念及习俗在山东还占主要地位。抗战中,在中共对旧婚俗进行改造及妇女文化素质提高的的基础上,妇女逐渐摒弃旧婚姻观念,反对包办买卖婚姻,敢于追求爱情,寡妇再嫁也获得更大自由。在家庭生活方面,婆媳关系,夫妇关系在一定程度上也得到改善。妇女放足深入农村,取得很大成绩。这一时期,妇女的婚姻家庭生活发生深刻变化。在国统区,虽然国民党较重视妇女运动,但由于山东战争环境、党内派系倾轧及国统区日趋缩小等原因,使得妇女政策在国统区没能很好的实施。在沦陷区,妇女受到日寇的蹂躏、屠杀,生活极端贫困,能够生存成为她们追求的目标。通过考察抗战时期山东妇女运动及妇女生活的变化,可看到此时期妇女生活主要有三个特点:妇女受到日寇及日伪的迫害;妇女为抗战的胜利做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妇女在促进民族解放的同时也促进了自身的解放。同时,根据地、国统区及沦陷区妇女生活也各有特点,根据地妇女自身解放程度较高;国统区妇女运动及生活变化不大;沦陷区妇女处于求生存状态。可见,中共的妇女政策符合广大妇女的要求,促进了妇女运动及生活的改善。
其他文献
当今时代是科技日新月异的年代,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社会信息化程度不断加深,教育管理信息化是社会信息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高职院校作为一种高等教育机构,高职院校管
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方式的改变,肥胖的发生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1996年通过对全国11个城市0-7岁208620名儿童的调查,发现我国0-7岁儿童肥胖检出率为2%(1986年为
随着可持续发展战略在全球范围内的普遍实施,有关产业的生态化的研究在各国政府、产业界和学术界中已引起更广泛的重视,众多专家、学者也在努力探索资源节约、保护环境、协调
进入21世纪以来,电子技术的发展速度超乎了人们的想象,新型数字化核电站建设成为了主要趋势越来越受到各行各业的青睐,核电站控制系统的数字化也是一个必然的趋势。然而,很多
目的分析总结胰腺实性假乳头状肿瘤(SPTP)的CT、磁共振(MR)影像学表现及其鉴别诊断。方法收集我院2007年4月至2015年5月收治的12例经术后病理证实的SPTP病例,总结其临床特征,并回
在古今中外诸多艺术作品中,母亲是一个重要的艺术形象之一。例如,美术史中拉斐尔的《西斯廷圣母》、丢勒的《母亲》肖像、亨利·摩尔的母亲雕塑系列的不同的母亲形象,都是艺
本文通过分析制度所具有的普遍性、确定性、稳定性、强制性的特点 ,指出制度以一种独特的规范功能弥补了党政机关思想政治工作以个人方式实现的行政道德的不足。并从法律、监
企业文化作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企业文化建设得到高度重视,并在各种组织中如火如荼的开展。然而,企业文化建设面临一个重要的难题,那就是无法实现有效落
以杭州市拱墅区X村为例,分析了城中村文化建设的问题和原因,认为公共文化基础设施比较缺乏、集体文化活动十分稀缺、广大外来务工人员业余文化生活尤其贫乏构成了城中村文化
(2002年8月2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359号公布 根据2011年1月8日《国务院关于废止和修改部分行政法规的决定》第一次修订 根据2013年1月30日《国务院关于修改〈中华人
报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