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 的:(1)了解131I标记人源抗HBsAg Fab在体外和荷瘤裸鼠体内对表达HBsAg的人肝癌细胞的免疫导向活性、抗肿瘤疗效及其对裸鼠的骨髓抑制毒性,并与鼠源抗体S102比较,评价其作为原发性肝癌放射免疫治疗载体的可能性;(2)比较不同给药途径对核素标记抗体的生物学分布、治疗效果及毒副反应的影响。 方法:(1)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抗HBsAg Fab与HepG2.2.15细胞体外结合活性;(2)MTT法检测131I标记抗体体外杀瘤活性;(3)应用SPECT显像和γ计数法研究注射到荷瘤裸鼠体内的标记抗体的分布情况;(4)荷瘤裸鼠分6组进行RIT实验,分别为阴性对照组、131I-抗HBsAg Fab-IT组、131I-抗HBsAg Fab-IP组、131I-S102-IT组、131I-S102-IP组和131I-nFab-IT组。观察28天,通过测量肿瘤体积了解核素药物不同载体、剂量和给药途径对肿瘤抑制作用的影响;(5)通过监测各RIT实验裸鼠血象改变研究核素药物的骨髓抑制毒性。 结果:(1)体外研究发现抗HBsAg Fab与HepG2.2.15细胞具有良好的免疫结合活性,131I标记后对抗体结合活性无明显影响,体外杀瘤活性与131I持续作用组相近,而远强于对照的131I-nFab;(2)SPECT显像发现131I-抗HBsAg Fab-IP组给药后24h肿瘤局部即获明确显像,而对应的131I-S102-IP组要到给药后72h才得到肿瘤明确显像,对照的131I-nFab-IP组肿瘤未见显像;131I-抗HBsAg Fab和131I-S102瘤内注射组瘤区显像始终较清晰。(3)γ计数发现131I-抗HBsAg Fab-IP组肿瘤肿瘤摄取核素的高峰时间(24h)早于131I-S102IP组(72h),峰值也比后者要大,168h后两者T/NT值无明显差别;同一药物的T/NT值瘤内注射组远大于腹腔注射组,131I-抗HBsAg Fab-IT组和131I-S102-IT组相比,前者的T/NT 第一军医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值略小。(4)治疗效果:‘’I-抗 HBsAg Fab和‘” I6;。治疗组肿瘤抑制率 远大于*‘二-nFab组,u‘二-抗HBsAs Fab-IT组肿瘤抑制串略低于u’二-S;。-IT 组。腹腔注射组两者疗效无明显差异,同一核素药物瘤内给药的肿瘤抑 制率明显大于腹腔给药。O)毒性观察:”’I-抗 HBsAg Pah各治疗组未出 现明显的血液系统毒性,”’I6;。+P组在37MBq剂量强度出现明显消瘦, 给药后2周外周血白细胞和血小板总数明显降低,给药后死亡2只,而 ”’I七;。《T组在同一剂量强度下裸鼠生长情况未见明显异常,外周血白 细胞和血小板总数与‘’‘I七;。叶P组18.5 MBq剂量强度相当。 结沦:人源抗 HBsAg Fab具有良好的免疫结合活性,核素标记后用 于RIT,能够被肿瘤快速摄取并在体内正常组织中快速清除,是原发性 肝癌RIT的理想载体;瘤内注射给药既保证了瘤区核素药物的高分布, 又降低了全身毒性,是提高放射免疫治疗效果的重要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