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地名是人类重要的文化遗产,具有延续性和稳定性。历史地名的变迁是中国历史地理学研究的重要内容,而区域地名研究又是历史地名研究的热点问题。研究历史地名的变迁,可以透视历史发展的轨迹。以《道光泰州志》所见1174个庄镇地名为研究对象,探寻这些历史地名的延续、消亡和演变路径,可以从一个新的角度揭示区域社会变迁的自然和人文背景。第一部分,从区域地名研究的重要性入手,论述选题缘由和研究意义。回顾和分析泰州历史地名的既有研究,对其做简要评述,并逐步搜寻相关的史料线索。泰州现存方志资料丰富,仅旧方志就有八部,其中《道光泰州志》和《民国泰县志稿》对村镇地名的记载最为详细。结合1980年地名普查的成果,可以从中窥见泰州历史地名变迁的轨迹。大批前辈学者的不懈努力可资借鉴。在此基础之上,厘清全文的研究思路,形成大致的内容框架。第二部分,首先以《道光泰州志》疆域所附1174个庄镇为次序,参照后代修纂的方志和地名录,对这些聚落名称逐一考证存废情况、更名演变及所处位置等,以新旧地名对照表的形式呈现出来。通过梳理分析《道光泰州志》庄镇地名的演变,总结出雅化、讹称、纠正、改写等几种情况,并深入探求其变化背后的原因。一些地名废止或更名,很难弄清是什么时候发生的,只能推断其大概的时间。而一些早已湮没无存的古老地名,由于缺乏进一步的史料,也只能留待再考。第三部分,主要从通名角度对《道光泰州志》所收录的庄镇地名进行分析。根据通名的不同分类统计,其中包括了全国性通名,也有地域性通名。除了常见的聚落通名之外,还有大量借用自然地理实体或人工建筑物通名的聚落地名。在地名通名中庄古多数,村极少,北方色彩较浓。而“河、沟、溪、湾、港、池、湖、潭、桥、圩”等通名的借用却是南方常见的通名,充分反映出里下河门户水网密布、河汊交织的水乡风貌。这种看似矛盾的格局恰恰反映了泰州地处江淮之间,南北过渡地带的地理总特征。此外,还有“里、伙、埭”等方言通名以及通名叠用、通名作专名等地名现象。通过分区统计,进一步分析各区域的地名密度,从一个侧面折射出泰州区域开发的曲折进程。第四部分,考证地名源流,这是历史地名研究的基本内容,也是重要方法。地名不能望文生义,需要进行地理、语言、历史的调查考证。前人论述、民间传说对地名的得名有着各种各样的解释,尤其是在地名录及口碑资料中,限于史料和认识,难免有臆断、误漏之处。对此需要多加辨析,运用文献考证、数据统计、对比分析等多种方法,探讨泰州庄镇地名的命名,尤其是专名的命名,以此来追根溯源。归纳起来,《道光泰州志》所见庄镇地名的命名方式多样,有姓氏地名、派生地名、实物地名、宗教地名、交通地名、史迹地名、纪念地名、生产地名和祈愿地名等,涉及家族宗法、人口迁移、宗教信仰、方言方物等多个方面。具体到某个地名,再单独考察,尤其是异地同名、地名群组等复杂的情况。主要考证重要乡镇地名,种大历史事件和著名历史人物相关的地名,还有那些蕴藏着丰富文化内涵和厚重历史信息的老地名。研究泰州村镇聚落的历史地名,探寻泰州历史的发展轨迹和地名命名、演变的特点及规律,对做好地名规范化、标准化工作颇有益处。而从更深层面上挖掘泰州地名及其或显或隐的内涵和文化,可以为现行行政区划改革尤其是乡镇合并、新设政区命名等提供参考,对地名文化遗产保护和地方历史文化传承也有着多重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