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了更好的理解在环保产品市场中的企业行为,我发展了一个三阶段垂直差异化产品竞争模型,来考察厂商对影响消费者环保意识的投资意愿。我试图回答这样的问题,“在环保产品市场中的厂商是否有意愿去影响消费者的环保意识?”以及“这一投资意愿会受到市场结构怎样的影响。”  在一个简单版本中,我假设市场仅有两个厂商。每个厂商生产一种产品。产品被假设为除了在环境质量维度之外,在其他产品的属性维度上都是同质的。两个厂商参与一个三阶段非合作博弈。在每一阶段,它们同时做出决策。在第一阶段,它们为其产品选定一个环境质量。在第二阶段,在价格竞争中选定一个为其产品的环境质量所要求的价格,或者在产量竞争中,选择一个产量。在最后阶段,厂商选定一个需要成本的投资来影响消费者的环保意识。这一来自在第三阶段的投资的影响可以被看成是一个从厂商到消费者的冲击,让消费者感受到环境保护的压力。这会暂时性的改变消费者的环保品味的分布。当这种环保的压力消失,消费者的环保品味的分布会回到其最初的状态。在市场中对产品环保质量具有异质品味的消费者决定购买一个产品,市场是被假设为部分覆盖的。  我着重分析了第三阶段的厂商行为,分别对比的在第一阶段质量选择阶段中,不同质量成本假设的情形;在第二阶段,不同的竞争方式;以及市场中不同的厂商数量;和不同的消费者品味分布下,多种均衡结果。  本文的主要结论之一表明企业总有意愿去影响消费者的环保意识。比较静态结果表明通过这一投资企业的利润提高了。产品的环境质量和价格都变高了,但是质量价格比下降了。每个企业的质量提升可以被视为是消费者压力的效果,当消费者感动环境保护的压力时,这一环境保护的紧迫感会使得他们开始要求厂商提高其产品的环境质量。厂商将会服从消费者的要求,但是,相对的,它们会向消费者要求一个更高的价格来弥补提高产品环境质量的成本。  此外,由于第三阶段投资的外部性,另一个结论表明一个相对温和的竞争环境会给予厂商在第三阶段最高的总投资意愿。在第二阶段较强的竞争的方式会导致较高的租值耗散这会阻碍厂商在第三阶段的贡献意愿。这一结论与直觉是一致的。  为了更好的理解在环保产品市场中的企业行为,我发展了一个三阶段垂直差异化产品竞争模型,来考察厂商对影响消费者环保意识的投资意愿。我试图回答这样的问题,“在环保产品市场中的厂商是否有意愿去影响消费者的环保意识?”以及“这一投资意愿会受到市场结构怎样的影响。”  在一个简单版本中,我假设市场仅有两个厂商。每个厂商生产一种产品。产品被假设为除了在环境质量维度之外,在其他产品的属性维度上都是同质的。两个厂商参与一个三阶段非合作博弈。在每一阶段,它们同时做出决策。在第一阶段,它们为其产品选定一个环境质量。在第二阶段,在价格竞争中选定一个为其产品的环境质量所要求的价格,或者在产量竞争中,选择一个产量。在最后阶段,厂商选定一个需要成本的投资来影响消费者的环保意识。这一来自在第三阶段的投资的影响可以被看成是一个从厂商到消费者的冲击,让消费者感受到环境保护的压力。这会暂时性的改变消费者的环保品味的分布。当这种环保的压力消失,消费者的环保品味的分布会回到其最初的状态。在市场中对产品环保质量具有异质品味的消费者决定购买一个产品,市场是被假设为部分覆盖的。  我着重分析了第三阶段的厂商行为,分别对比的在第一阶段质量选择阶段中,不同质量成本假设的情形;在第二阶段,不同的竞争方式;以及市场中不同的厂商数量;和不同的消费者品味分布下,多种均衡结果。  本文的主要结论之一表明企业总有意愿去影响消费者的环保意识。比较静态结果表明通过这一投资企业的利润提高了。产品的环境质量和价格都变高了,但是质量价格比下降了。每个企业的质量提升可以被视为是消费者压力的效果,当消费者感动环境保护的压力时,这一环境保护的紧迫感会使得他们开始要求厂商提高其产品的环境质量。厂商将会服从消费者的要求,但是,相对的,它们会向消费者要求一个更高的价格来弥补提高产品环境质量的成本。  此外,由于第三阶段投资的外部性,另一个结论表明一个相对温和的竞争环境会给予厂商在第三阶段最高的总投资意愿。在第二阶段较强的竞争的方式会导致较高的租值耗散这会阻碍厂商在第三阶段的贡献意愿。这一结论与直觉是一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