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于修辞者受众意识的话题研究

来源 :东北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yzahnig6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论文旨在对在美国总统竞选演说中以修辞诉诸为具体形式的、且与古典修辞学视域下的觅材取材以及受众理论密切相关的话题进行全面的研究。它致力于证实以亚里士多德修辞学为代表的古典修辞学与现今劝说行文本的建构间的密切关系。它与前期研究的区别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其一,它有机地结合了亚里士多德有关受众、觅材取材以及话题的三大理论且在它们之间建立了有机的链条。其二,它首次将基于语料库的话题研究引入到美国总统竞选演说当中。具体说来,本论文聚焦于亚里士多德以及帕雷尔曼在他们的话题系统中所提出的以修辞诉诸为具体实现形式的话题,旨在发现其在美国总统竞选演说中的分布状况,并以语料库研究手段获得其语言实现形式,继而探求奥巴马和麦凯恩在觅材取材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受众意识以及受众的动态特征,最终确定促成修辞诉诸分布情形以及语言实现手段的关键因素。本论文所要回答的问题如下:1.在研究框架内以修辞诉诸为具体实现形式的哪些话题可以在奥巴马以及麦凯恩的总统竞选演说中得以发现?2.这些以修辞诉诸为具体实现形式的话题在奥巴马以及麦凯恩的总统竞选演说中的分布情形以及语言实现形式为何?3.促成话题具体分布情形以及语言实现形式的主要因素为何?4.以亚里士多德有关话题、觅材取材以及受众理论为代表的古典修辞学与当今劝说性语篇的关系为何?本研究的研究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首先,在建构其研究方法以及理论框架中,本论文创新性地将亚里士多德的三大修辞理论有机结合起来。其次,此研究以证明古典修辞学对现代语篇建构的影响为导向。再次,本研究将语料库研究手段引入到话题研究领域,使对话题进行多角度、多层次的研究成为了可能。最后,本论文对于总统修辞研究的突出之处具体体现在其研究尺度、研究方法以及研究视角之上,主要贡献在于将该领域的研究推进到一个新的高度。基于语料库的修辞诉诸分析是一种自上而下的研究方式。其首要步骤在于根据语篇单位在文本中所起到的主要的交际功能确定划分文本的标准。一旦分析框架确定下来,将会对所选定的所有文本进行全面分析。本研究根据亚里士多德的逻辑、人格、以及情感三大修辞诉诸对文本进行切分。这三大诉诸又被细分为20个修辞诉诸。对于遍布于每一演讲语篇的修辞诉诸的识别一旦完成,研究的重点自然转化为诉诸的分布情形以及分布的缘由。在此之后,研究将会进入到最关键的环节,即对诉诸实现形式的语言描述。为了有效地探究修辞诉诸的语言实现形式,本论文采用了包含检索、单词列表、以及主题词三大功能的Wordsmith。分析表明,为了确保劝说行为的平稳推进,两位修辞者巴拉克奥巴马和约翰麦凯恩均应用了大量的修辞诉诸到他们的演说中。在两位候选人的文本中识别的总共1851个修辞诉诸充分证明了修辞诉诸在劝说性文本的建构中以及在将信息成功传送至受众方面所起到的作用。修辞诉诸的修辞效果以及重要性在面向受众的时候得到了充分体现。这是因为两位修辞者对于受众的严重依赖受制于他们对于各自受众的考虑。事实上,两位修辞者在诉诸分布方面的差异也很大程度上来自于双方对于受众具体特征的不同理解。为了更好地探求修辞诉诸的分布与语言实现方式,论文对奥巴马与麦凯恩在他们竞选演说中对于修辞诉诸的使用进行了对比分析。除了揭示修辞诉诸的具体分布情形以及语言实现方式之外,两大竞选者在修辞诉诸使用方面所存在的异同之处进一步证明了两大竞选者对于修辞诉诸的使用受制于他们的受众意识的研究结果。首先,两者皆认可诉诸在推进他们的提议方面所起到的作用。其次,两人文本中的修辞诉诸在分布方面均存在不平衡性。换言之,他们对于诉诸的强调是有选择性的。再次,两者对于受众皆非常重视,这点可以通过直接指向受众的担心和期望的高频词以及能够表现受众特征的主题词得到体现。最后,双方所依赖的用以实现修辞诉诸的语言形式能够表现出他们在对待受众时的特殊意图。换言之,通过聚焦于这些语言形式分析受众的动态特征是可行的。两者在诉诸的运用方面所存在的差异之处也是非常明显的。首先,1851个修辞诉诸在两者之间的分布并不均衡。其次,这些诉诸在研究框架内的20类诉诸之间的分布也并不均衡。再次,这些诉诸在逻辑诉诸、人格诉诸以及情感诉诸间的分布也并不均衡。最后,两位修辞者对于研究框架内的20类诉诸的重视程度并不相同。基于出现的频率,以这些词所属于的语法类别为视角,论文对在选定的修辞诉诸内具有高或者较高出现频率的词进行了研究。研究重心着重放置在这些词在文本建构中以及表现修辞者修辞目的上所起到的修辞功能。研究结果表明,高频词的出现并非偶然。他们的出现反映出修辞者将演说导向受众的意图。结果同时表明,不同语法类别内的词所起到的修辞功能是不同的。接下来对于主题词的修辞功能的分析证实了本研究所收集的语料的独特性以及受众在劝说性文本的建构之中所起到的决定性作用。考虑到主题词的数量、规模以及代表性,本论文选定了词表内前60位主题词并根据它们所属的语法类别进行了选择性分析。结果以强有力的证据表明这些主题词皆具有极强的倾向导向受众且能够将本研究的语料与参考语料FROWN区分开来。为了进一步探究主题词在推进修辞劝说方面所起到的修辞功能,本论文制定了以两大候选人的40篇竞选演说为内容的另一个参考语料库并选定两位候选人的部分诉诸内的主题词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这些主题词既显示出修辞者们对于其所面对的受众的特征的个人理解,又反映出他们采用这些修辞诉诸的目的。其次,主题词出现在各诉诸的主题词列表上并非随意而为,事实上,它受制于以具有针对性的受众分析为前提的修辞者的修辞目的。再次,分属于两位候选人的修辞诉诸内的主题词均能呈现出相关诉诸的特有特征以及修辞功能,因而能够将相关诉诸与其它诉诸区分开来。最后,同样的主题词可能会出现在两位候选人的同一修辞诉诸的主题词列表之内,虽然keynes与P值不尽相同。这进一步证明了研究框架内每一修辞诉诸的独特性。与此同时,就同一诉诸而言,奥巴马和麦凯恩的主题词列表内所出现的不同主题词既能显示出两位候选人在受众具体特征分析方面的差异,亦能揭示出双方对待受众的方式的不同。同时,主题词还能表现出两位修辞者对于某些诉诸的偏爱。最后,两位候选人主题词列表内的主题词的信息性以及代表性也在不同程度上存在差异。随后进行的对于核心关键词的分析既揭示了美国总统竞选演说文本的独特特征,又进一步证明了受众在修辞诉诸使用方面的操控力。除此之外,对于以修辞诉诸形式出现的话题的分析揭示了受众在以美国总统竞选演说为代表的劝说性语篇中所呈现出的主要特征,而正是这些特征决定了修辞诉诸的具体分布情形以及语言实现方式。这些特征主要表现在对于以下四个方面的识解,具体包括:受众的本质特征、修辞者与受众间的关系、受众在劝说性文本的建构中所起到的作用以及受众的文化特性。就受众的本质而言,两位候选人的演讲文本中的受众既以静态形式又以动态形式出现。两种形式在一方面互补,而在另一方面相互排斥。就受众在劝说性文本中的作用而言,受众对于篇章建构的影响是积极的、决定性的。此二词表明所有没有对受众进行充分考量的劝说行为都必将以失败而告终。修辞者与受众间的关系可以理解为以追求同一为目的的一种对立或者说蕴含着对立的一种同一。修辞劝说的关键在于是否能将初始的对立转化为最终的同一。而受众的文化特性则与受众的普世性所强调的绝对性相悖。就古典修辞学与现代劝说性语篇的相关性的问题而言,本论文的理论框架与研究方法建立在古典修辞学视域内的话题、觅材取材、以及受众理论之上就证明了两者间的密切关系。与此同时,对于奥巴马以及麦凯恩竞选演说的分析充分证明了古典修辞学在现代劝说性文本建构中所起到的全面影响以及不可或缺的作用。简言之,对于在美国总统竞选演说中以修辞诉诸形式出现的话题的识别、分布情形以及语言实现形式的探究一方面证明了话题在现今劝说性语篇中的普及性以及重要性,另一方面展现了受众在该类语篇中对于话题使用的决定性作用。
其他文献
Ⅰ型糖尿病的传统治疗方法存在各种问题,而细胞移植治疗作为一种新方法与以往方法相比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我们系统查阅了有关细胞移植治疗糖尿病的文献,回顾近年来糖尿病细
Stargardt病和眼底黄色斑点症同属一类疾病,是同种眼病的不同表现形式,临床上以黄斑损害为主的Stargardt病更为多见。本病初发时眼底表现轻微,当混合有黄色斑点,特别是以黄色
<正>小龙虾具有肉质细嫩、味道鲜美、营养丰富等优点,最近几年使得了"龙虾热"从长江中下游风靡到全国。很多人可能都经历过吃着油焖大虾,喝着啤酒,聚三五好友,在夜幕降临时,
为研究行人疏散过程中的路径选择行为,提出了一个基于元胞自动机的行人微观模型,并组织了三组双出口教室内的学生疏散实验.模型中,行人路径选择行为受其到出口距离、前方路径
介绍了一种比较简单可行的蛋白质水解度的测定方法 ,该方法基于国外通用的 p H STAT法 ,不需要特别的仪器 ,化学试剂耗量少 ,测定结果可靠 ,便于实验室和工业化生产使用
多年来我们的外国文学教材大都以批判现实主义指称十九世纪现实主义文学,然而批判性却并非是十九世纪现实主义文学最基本的特征。对批判性的刻意强调不仅导致对该时期现实主义
古而有之的“文以载道”思想为中国文学奠定了由国家立场进行取景和书写的根深传统,但事实上,在更早的春秋战国时代,诗歌即已经开始作为“外交酬酢”的方式,担当起“言诸侯之志,一
<正>"课脉构建法"提供了一条重构文本进行语文阅读教学的路径。聚焦"课核",构建"课脉",由点到面,一脉相承,可以形成教学一核一线一堂课的路线图。"课脉构建法"要处理好课脉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