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结直肠腺瘤进展与APC(Adenomateous Polyposis Coli)、Ras蛋白表达及DNA含量关系,为腺瘤早期诊断提供指标。方法:收集山西省人民医院2004-2005年116例大肠腺瘤、34例大肠癌及22例正常大肠黏膜组织标本,进行常规病理组织学分类,应用免疫组织化学Elivision二步法检测APC、Ras的表达水平。采用流式细胞仪(flow cytometry ,FCM)进行DNA含量测定,分析APC、Ras表达和DNA含量与腺瘤、腺癌恶性程度的关系,以及它们之间的相关性。结果:①管状腺瘤、混合性腺瘤、绒毛状腺瘤的非典型增生程度和癌变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直径≥2cm腺瘤组癌变率高于直径<2cm腺瘤组(p<0.01)。②APC在正常黏膜、腺瘤、腺癌中的阳性率分别为81.8%、41.4%、23.5%,正常黏膜组APC阳性率高于腺瘤及腺癌组(p<0.05),腺瘤与腺癌组差异无显著性。四级腺瘤组APC阳性率分别为61.1%、40.8%、20.0%、18.8%,轻度非典型增生腺瘤组APC阳性率高于重度非典型增生及癌变腺瘤组(p<0.05)。③Ras在正常黏膜、腺瘤、腺癌中的阳性率分别为9.1%、49.1%、73.5%,依次升高有显著性(p<0.05)。四级Ras阳性率分别为22.2%、53.1%、73.3%、75.0%,其它三级腺瘤组Ras阳性率均高于轻度非典型增生腺瘤组(p<0.05),此三组间差异无显著性。④在正常黏膜、腺瘤、腺癌中异倍体率分别为0、42.1%、77.3%,依次升高有显著性(p<0.05)。四级腺瘤组异倍体率分别为0、25.0%、70%、75%,重度非典型增生、癌变腺瘤组异倍体率均高于轻度非典型增生腺瘤组(p<0.05)。⑤正常黏膜→二倍体腺瘤→二倍体腺癌,PI值升高有显著性(p<0.05)。⑥异倍体腺瘤、异倍体腺癌的DI值比较:除癌变腺瘤与高分化腺癌组差别无显著性外,其它各组均数差别显著(p<0.05)。⑦二倍体腺瘤、异倍体腺瘤中APC、Ras阳性率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①腺瘤体积越大,绒毛成分所占的比例越高,重度非典型增生和癌变率越高。②APC在腺瘤、腺癌中的表达低于正常黏膜,APC的表达随着腺瘤非典型增生程度加重,有下降趋势。轻度非典型增生腺瘤APC阳性率高于重度非典型增生、癌变腺瘤有统计学意义。③在正常黏膜、腺瘤、腺癌中Ras表达依次升高,Ras表达随着腺瘤非典型增生程度加重,有上升趋势。腺瘤出现中度非典型增生后,Ras阳性率明显增高,具有统计学意义。④正常黏膜→腺瘤→腺癌,异倍体率逐渐增加,细胞增殖指数升高,DNA指数升高,腺瘤较高的增殖活性提示其具有潜在恶性,且随着非典型增生程度加重,恶性度逐渐升高。⑤异倍体腺瘤的Ras表达高于二倍体腺瘤,APC表达低于二倍体腺瘤。提示DNA倍体异常、APC和Ras蛋白表达异常共同参与了结直肠腺瘤的进展。⑥DNA含量测定,结合APC、Ras蛋白表达检测可能作为临床判断腺瘤恶性程度、估价临床预后的一项客观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