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第一篇小说《寻找李麦》的发表,鲁敏的小说创作至今已有十几个年头,她在给我们带来许多优秀的作品的同时,也逐渐形成自己的文学世界。鲁敏在她的小说里似乎刻意地分别以“城市”、“乡村”为背景进行小说创作,描绘了两个截然不同的世界。她笔下的城市是物质极度膨胀的大都市,而乡村似乎还停留在蔽塞而稍显落后的阶段。然而繁华的大都市却没能给都市人带来精神的愉悦,他们消解着情感,放纵着私欲,周旋于“名利场”中。反倒是生活在乡村里的村民们保留着最美好的纯真,他们相互温暖着,支持着,过着如“桃花源”一般的乡土生活。都市物质的极大丰富没有带来都市人精神的上扬,现代文明带来的却是都市里物质与精神的倒置。都市人在多样化、斑斓的都市里反而没有如鱼得水般的自由,他们困在情与欲、名与利的大网中溺水般无助。鲁敏像是拿着一个放大镜一样,审视着都市人的每一寸疼痛,她悲悯,却更多的是批判与揭示。鲁敏在给我们呈现现实世界的假恶丑的同时,也不忘给我们以光明的指引,美好的向往。她带我们追忆曾经拥有的美好的真善美。乡村生活是单调的贫乏的,但是乡村里的人用善良为我们展现了“桃花源”一般的美丽乡原。鲁敏写到这里时带着无尽的温情,她缓缓地给我们讲述着一个个美丽的故事。分析鲁敏的小说可以得知,鲁敏文学世界的形成与作家自身经验有着重要的关系,更是对中国现当代文学传统的继承与突破,在一批优秀的作家前辈的影响下,鲁敏结合自身创作经验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文学风格。鲁敏的成长经验被她的求学与家庭变故生生地切成了两段,她的童年生活在江苏盐城一个叫东台的地方,这里有朴实粗犷的民风,这里居住的村民们也淳朴善良,乐天知命。故乡印象刻在作家儿时温暖的岁月里,更刻在柔软的内心深处。当她走进大都市时,眼见了都市的灯红酒绿,耳闻了都市人的无聊放纵。于是,作家对生活着的都市怀有着深深的抗拒,她带着批判的眼光审视着都市里的一切,并将这种“不合作”写进了她的小说。这样,她就愈发地想念曾经的故乡,她的小说里就出现了一个以东台为原型的“东坝”。鲁敏的文学世界的形成更是离不开对现当代优秀作家的学习与继承,并在此基础上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鲁敏的“城市”题材小说以都市人的情感为切入点,他们游戏人生,玩弄感情,颠覆了传统的情感伦理。这也暗合了张爱玲在她的都市小说里以小儿女感情为突破口,写尽都市的浮华与都市人的浮躁的文学传统。她们颠覆了以往传统家庭伦理模式,塑造了被人为“矮化”的父亲、心灵扭曲的母亲以及情感上沦为“受害者”的女儿们。鲁敏“城市”题材的另一部分小说是以小人物的生活为主,他们的生活琐碎而无聊,鲁敏一遍遍不厌其烦地描述他们乐此不疲的虚荣与无聊。这似乎与池莉、方方、刘震云为代表的新写实作家的手法不谋而合。鲁敏自己也说过由于她从小的阅读经验,对于西方式的叙事手法、结构处理较为迷恋,她的小说也或多或少受到西方现实主义的影响。也许是看多了都市的“不完美”,鲁敏在创作了一系列“城市”题材的小说后,有意为我们营造一个“完美”的世界。“桃花源”般的美好“乡土”曾经出现在沈从文的“边城”,汪曾祺的“庵赵庄”里。但是鲁敏的“东坝”不是对“边城”简单的移植,她的“乡土”更多的是镶嵌在当代中国的现实背景下。“今日之乡土,已不再是昨日之乡土”了,这里有狡黠,有阴暗,也有私欲。鲁敏延续了沈从文、汪曾祺“乡土”小说的传统,又给予了“乡土”现实的关照。鲁敏小说的创作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文学风格,她取材当下,暗合传统,写现实淋漓尽致,写理想返璞归真。她用两副笔墨写作:写都市题材小说时如外科大夫一般细致犀利,写乡土题材时却如流水一般温润柔情。鲁敏在建立起她独特的文学世界的同时,也应该看到她的小说存在不足之处:有些小说不够深刻,有些作品或许为了表达作者的思想而显得急功近利,过于教条化,有些小说题材、结构选择上模式化、刻板化。但是,作家的写作都是一个自我完备的过程,瑕不掩瑜,鲁敏用她的小说带来了一种特别的体验,一个只属于她自己的文学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