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为控制药材质量,保障临床用药安全,对野生与栽培夏枯草进行系统的质量比较研究,旨在为开发利用野生夏枯草资源及选育栽培夏枯草优良品种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实验从全国各地一共收集了42批夏枯草样品。首先采用直观法观察野生与栽培夏枯草植株与药材的形态特征;然后在显微镜下观察夏枯草药材的粉末显微特征;接着测定水分、灰分、酸不溶性灰分和水溶性浸出物的含量;质量控制采用HPLC法测定不同产地野生与栽培夏枯草药材指纹图谱及主要的活性成分含量;再采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研究野生与栽培夏枯草不同部位的重金属及微量元素的含量分布规律,最后以脂多糖刺激小鼠巨噬细胞RAW264.7作为细胞炎症模型,运用MTT法和ELISA法测定夏枯草醇提物对细胞分泌NO、IL-6、TNF-α的影响,探讨野生与栽培夏枯草的体外抗炎活性差异。结果:1.栽培夏枯草的茎为绿色,野生夏枯草的茎为紫色,野生植株高约30~40cm,栽培植株高约50~70cm,栽培夏枯草的茎和根均比野生的粗;野生夏枯草果穗药材平均长度3~4cm,栽培夏枯草药材平均长度5~6cm,野生品与栽培品药材性状无明显差异。栽培夏枯草果穗中可见许多种皮表皮细胞,而野生夏枯草果穗中几乎不见种皮表皮细胞,其余显微特征未见明显差异。2.野生与栽培夏枯草水分、灰分、酸不溶性灰分和水溶性浸出物的含量无明显差异,均符合药典规定。3.建立了野生与栽培夏枯草的HPLC指纹图谱,得到12个共有峰,相似度评价各产地指纹图谱相似度较高;最小偏二乘法-判别分析分类并筛选其主要差异性组分有6个,其中4个已知为迷迭香酸、芦丁、咖啡酸和木犀草素。4.建立了同时测定野生与栽培夏枯草中5种活性成分含量的方法;野生夏枯草中迷迭香酸、咖啡酸、芦丁和木犀草素的含量相对较高,异迷迭香酸苷的含量没有明显差异,其中迷迭香酸含量基本符合药典入药标准;聚类分析结果显示,大部分产地野生与栽培夏枯草能被正确区分;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果穗长度与夏枯草主要成分含量无明显关系。5.不同产地野生与栽培夏枯草不同部位微量元素含量呈显著差异。其中,铅、铜和钾不同产地间含量差异不明显,铜和钾不同部位间含量差异明显,镉、锌、锰、钙、铁、钠、镁不同产地及不同部位间均含量差异显著。得到了夏枯草不同器官10种微量元素的分布规律,根和果穗中微量元素含量较高,其次是叶,微量元素含量最低的是茎。同一部位中,钙的含量最高,且远高于其它元素,说明夏枯草各部位对钙的富集能力较强,其次是铁、锰、钾、锌。各部位对铅、镉、铜3种重金属的富集能力各不相同,对铜的富集能力较强,铅的富集能力较弱。6.应用夏枯草醇提物后可以剂量性的抑制巨噬细胞中NO、IL-6、TNF-α炎症因子的分泌,具有明显抗炎作用。不同产地夏枯草药材抗炎活性具有差异性,野生与栽培夏枯草在高剂量时抗炎活性也存在显著差异。结论:基于以上结果,野生与栽培夏枯草的质量虽然存在一定差异,但是这种差异性主要由产地差异造成,品种的影响较小,因此在一定程度上野生与栽培夏枯草具有质量一致性,可等同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