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化负载词是反映一个民族的文化的重要载体。近年来,国内外众多学者从不同角度对文化负载词的翻译作了多方探讨,在理论和实践上丰富和发展了文化负载词的研究,也为本研究提供了学术营养。在现有的文献中,作者发现,针对四川旅游文本中文化负载词的汉译英分析相对较少,尤其是该类文本中关于四川本土文化词的汉译英分析案例研究尚显不足。基于这一情况,本文以四川旅游文本中文化负载词的汉译英为研究对象,以纽马克提出的文本类型翻译理论为支撑,以该理论中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模式为指导,借用辜正坤教授提出的多元互补视角为分析框架,用定性的个案分析方法,探索了四川旅游文本中文化负载词的汉译英策略,以期丰富旅游文本中文化负载词的研究和推动四川旅游业的发展。考虑到目前对于文化负载词没有统一的定义,本文参考了奈达对文化词的分类,将文化负载词分为五类,并界定了每一类文化词的范围。这五类词依次是社会文化词语,物质词语,生态词语,语言词语和宗教词语。这些词语的源语文本分别来自五个四川旅游景点:杜甫草堂,武侯祠,金沙遗址,峨眉山和熊猫基地。其次,本文分析了文化负载词汉译英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语言差异、文化差异、社会民族差异、历史文化差异、地理差异、宗教差异、食品文化差异及选词差异。由于这些差异会极大地影响译文表达的“等效”效果,导致有些译文难以传达出原文的文化内涵,理清该类词语在翻译中的障碍有助于更好地探索如何动态选择交际翻译或语义翻译模式,以尽可能在译文中转达出源语的文化内涵同时又能提高译语的可读性和可接受性。第三,本文以各类文化负载词为具体研究对象,分析和归纳了上述五个旅游景点中四川本土类文化负载词实际翻译中运用交际翻译和语义翻译的特点,对不能恰当反映源语文化内涵的词提出了建议性的翻译策略,并阐述了选择这些翻译策略的原因。通过以上分析,本文得出以下结论:四川旅游文本中的文化负载词汉译英还存在部分文化词译文不恰当,不能恰当反映源语文化的问题。语义翻译,交际翻译观和多元互补理论的结合对于翻译四川旅游文本中文化负载词的汉译英问题具有可行性,基于此思路,本文概括了一些翻译策略,希望能对今后旅游文本中文化负载词的翻译有一定的帮助和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