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介词学习是外语学习者面对的最大难题之一,这是二语习得研究领域的共识。比如,外语学习者常常造出这样的句子There is some water in the bottle,There ts a book on the desk,There is a hole on the shirt,There is a crack on the jar等等。在所举的四个例子中,前两句中in和on的用法是正确的,而后两句中的用法却不符合英语空间范畴化的规范。为什么英语空间介词的一些用法对于外语学习者而言比较容易学习而另一些用法却较难掌握?造成外语学习者这两种不同表现的原因是什么呢? 为解决上述问题,我们首先以空间范畴化理论为基础分析对比了三个英语介词in,on,over和它们的汉语对应词的空间语义。分析结果表明这三个英语介词分别表示属于三个空间范畴的不同的空间关系,同时它们之间又共享某些空间语义特征,而且这三个词还与其它邻近的介词如beside,through and above等共享一些语义特征。空间语义对比分析的另一个重要发现是英、汉两种语言在空间范畴化方面既有共性又有差异。具体而言,当一个英语空间范畴的成员与相邻范畴的核心成员共享语义特征时,该成员在汉语中往往被划入不同的空间范畴内,与此相反,跟相邻范畴的核心成员不共享语义特征的那些英语空间范畴的成员往往被汉语归入相同的空间范畴里。我们把前一种语义成员称为第一类语义成员,把后一种语义成员称为第二类语义成员。上述空间语义对比分析的发现说明英语介词之间的语义相似性和不同以及英、汉语之间在空间范畴化上的共性和差异可能是制约二语空间语义习得的两个关键因素。此外,外语学习者对介词语义成员的感知和划分(即分为核心,中间和边缘三种)或许是影响他们学习的另一个重要因素。 在空间语义对比分析的基础上,我们提出了这样的假设,即上述三个因素对不同的空间语义成员的习得会产生不同的影响。为验证这个假设,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