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产出导向法的高级汉语综合课教学设计

来源 :吉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ewtonmar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二语教学领域从未停止过对教学法的探索。如今汉语教育事业迅猛发展,对教学法的研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课堂教学中使用哪种教学法,以及如何更好的应用到教学中,成为了对外汉语教学领域最关心的问题之一。产出导向法是我国本土化的教学理论和方法,由北京外国语大学文秋芳教授及其团队提出,其原型为“输出驱动假设”,经过十余年不断的发展和完善,形成了比较成熟的理论体系。产出导向法的提出是为了解决我国二语教学中“学用分离”的弊端,是对构建中国特色外语教学理论的探索。目前,产出导向法在英语教学领域已取得了非常丰硕的成果。虽然还没有被广泛的应用到对外汉语教学中,但已有的教学实验初步证实了产出导向法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有效性。相信未来,随着产出导向法在对外汉语教学领域的不断探索,应用范围的不断扩大,会得到更多对外汉语研究者及教师的关注,为推动对外汉语教学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本文尝试将产出导向法应用到对外汉语教学中,以《发展汉语(第二版)高级综合Ⅰ》的第四课——《我的第一份工作》为例进行教学设计。本文由五部分构成。第一部分主要说明本文的研究背景、意义和方法,并对产出导向法的相关研究进行综述。第二部分对产出导向法理论体系进行梳理,并分析了产出导向法的优势,以及产出导向法应用于对外汉语教学的可行性。第三部分为《我的第一份工作》的教学设计原则及背景分析,背景分析包括对教学对象、教材和教学重难点的分析。第四部分为本文的重点——《我的第一份工作》的具体教学设计,根据产出导向法的教学流程将具体教学设计分为三个部分:驱动环节、促成环节和评价环节,共用八课时完成。其中,促成环节将总产出任务分解为四个子任务,子任务的完成也同样按照“驱动——促成——评价”的教学流程。第五部分为结语,对本文进行总结。
其他文献
近年来,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蓬勃推进,新业态、新模式、新产业层出不穷,创造了更多新岗位,进一步拓展了就业新空间,为我国的经济发展提供了新动能。大量涌现的新经济新业态对劳动力产生了新需求,并对劳动力供给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此带来了劳动力市场供求关系的新变化。当前,我国处在就业需求的高峰期,劳动力市场供求结构性矛盾不断凸显,影响了我国高质量充分就业目标的实现和经济结构的优化升级。因此,本文通
“十一五”规划纲要提出了到2010年单位GDP能耗要比“十五”期末降低20%、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10%的约束性指标。作为一次能源消耗大户。电力工业也是温室气体和污染物排放
研究目的本论文分为跟踪研究和干预研究两部分。跟踪研究旨在通过观察皖、湘、苏3校三年级小学生在三、四、五年级时的脊柱姿态不良情况、脊柱胸段和腰段形态及其活动度的变化,以探讨脊柱侧弯高发年龄段之前的脊柱健康状况及其生长发育特点;干预研究是基于跟踪研究前2年测试数据发现研究对象的脊柱健康变差的基础,另选北京1所学校四年级小学生作为干预对象,对脊柱异常的学生进行针对性运动干预,以探索脊柱健康促进的有效运动
产出导向法是近年来文秋芳团队针对我国外语专业的学生提出来的一种新的教学方法,同时也给同为外语教学的汉语国际教育带来了新的思路。该方法是为了应对我国外语教学中“学用分离”,提升学习效果提出的。为此,笔者尝试将产出导向法引入到汉语综合课的教学当中,主要为了提高学生口语水平,进而促进其他三项技能的提高。除了绪论和结语,本文主要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笔者在初次教学设计中,先熟悉基本基本理论,再结合产出导向
分析综合性大楼原供电模式存在的产权不清、拖欠电费、安全隐患等弊端,探讨并提出了新的供电方式的要求及模式的确定,在大楼内实行供电到户;归纳总结了新的供电方式对供电企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