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糖尿病肾脏疾病(Diabetic kidney disease,DKD)是糖尿病主要的微血管并发症之一,约1/3的患者随着病情进展进入终末期肾病(End stage renal disease,ESRD),已发展成为世界范围内ESRD的主要病因。DKD的病理改变主要包括肾小球、肾小管、肾间质以及肾血管病变,虽然肾小球损伤被认为是DKD的主要发病机制,但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肾小管间质损伤也是引起DKD发展的重要因素。但肾小管间质病变对DKD患者预后的研究较少,需要进一步去探讨和验证。目的探讨DKD肾小管间质病变与临床指标的关系及对预后的影响,为DKD患者不良进展提供临床病理依据。方法纳入2018年01月~2021年04月在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经肾活检明确诊断为单纯DKD患者126例,随访至2021年09月结束,以肾功能不良进展(肾脏替代疗法或血清肌酐翻倍)作为肾脏终点事件。根据2010年国际肾脏病理协会推荐的DKD肾小管间质病理改变标准分为3组,轻度(<25%)肾小管间质(Light tubulointerstitial,LT)病变组(LT组,n=41),中度(25%~50%)肾小管间质(Moderate tubulointerstitial,MT)病变组(MT组,n=40),重度(>50%)肾小管间质(Severe tubulointer stitial,ST)病变组(ST组,n=45)。收集入组患者的人口学资料、临床资料、病理资料及随访资料。结果1.三组间人口学资料、临床资料和病理资料的比较三组间人口学资料无统计学差异,但相比MT和ST组,LT组的血肌酐、血尿素氮、胱抑素C(Cystatin C,Cys C)、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α1微球蛋白(α1-Microglobulin,α1-MG)、β2微球蛋白(β2-Microglobulin,β2-MG)、视黄醇结合蛋白(Retinol binding protein,RBP)、尿白蛋白/肌酐比值、超敏-C反应蛋白、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Lymphocyte ratio,NLR)、单核细胞/淋巴细胞比值(Monocytes/Lymphocyte ratio,MLR)、肾小球硬化比例、病理分级及临床分期程度偏低,估算的肾小球滤过率、血钙、血白蛋白水平偏高,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2.DKD患者肾小管间质病变的Spearman相关分析肾小管间质病变与α1-MG(r=0.280,P=0.001)、β2-MG(r=0.348,P<0.001)、RBP(r=0.495,P<0.001)、血肌酐(r=0.627,P<0.001)、血尿素氮(r=0.587,P<0.001)、Cys C(r=0.727,P<0.001)、肾小球硬化比例(r=0.416,P<0.001)、病理分级(r=0.628,P<0.001)、临床分期(r=0.578,P<0.001)均呈正相关。3.DKD患者发生肾脏终点事件的Cox回归分析单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MT、ST、血肌酐、血尿素氮、Cys C、NLR、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是肾脏终点事件的危险因素。在多因素Cox回归分析中,模型1、模型2和模型3显示MT、ST是肾脏终点事件的危险因素。4.肾小管间质病变对DKD患者的预后影响将患者肾小管间质病变程度作为分类变量,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肾小管间质病变程度与肾脏终点事件发生存在显著相关(P<0.001)。5.预测肾脏终点事件的ROC分析ROC曲线显示NLR、MLR、α1-MG、β2-MG、RBP、Cys C、血尿素氮在判定肾功能不良进展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638、0.635、0.678、0.732、0.770、0.853、0.793,灵敏度为38.8%、42.5%、67.5%、81.3%、72.5%、77.5%、62.5%,特异度为85.0%、82.5%、65.0%、67.5%、75.0%、85.0%、87.5%,截断值分别为3.60、0.22、39.34mg/L、0.69mg/L、2.74mg/L、1.42mg/L、7.80mmol/L。结论肾小管间质病变可作为预测DKD患者预后的指标,NLR、MLR、α1-MG、β2-MG、RBP、Cys C、血尿素氮在预测肾脏终点事件方面有一定的临床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