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众所周知,无论是出于个人的发展需要,还是在全球化背景下国家利益的需要,外语已成为世界各国现代基础教育结构中一项不可或缺的工具性学科,尤其是被广泛使用的英语,在我国的基础教育教学以及课程改革中自然也受到了相当程度的重视,但尽管国家一再推出包括自主选择教材,改进教学流程等一系列的外语教学课程改革,目前我国中学生英语学习的实际情况并不令人满意,究其原因,在以往的研究中,大多集中于教育学,心理学的相关理论以及教法与学法的探究中,而从社会学的角度去研究阻碍学生英语学习效率原因的文章则屈指可数。其实,之所以许多学生对英语学科内容不感兴趣,对教学过程感到厌倦,对英语考试感到压力极大,还有着潜在的社会学因素,并且这样的因素正处于不断蔓延发展的趋势。因此,本文试图力求从教育社会学的新兴附属学科——课程社会学的视角分析当前中学英语学困生群体出现的原因,并从该视角为教师改进教学乃至为英语基础教育的改良措施提出些许拙见。本论文的研究分为三大部分,分别对应课程社会学核心研究的三个方向。第一部分从英语课程的结构和内容出发,以海口市为例,通过对该市某所重点中学的英语课时占所有基础学科课时比例的调查,探究当前中学英语学时分配所凸显出的英语学科地位及目前分配格局的社会学原因,并通过针对不同的原因所进行的理论调查探讨目前英语的课程安排与学生英语学习动机的潜在联系,从而提出相应的改良建议。第二部分从英语课程的实施,即授受过程出发,研究当教师将英语课程所包含的思想意识、价值体系、行为规范、社会期望等通过教学传达给学生的过程。在这个教学过程中,由于受到各种客观,主观环境因素的影响,教师对课程编制者的意图理解上会产生一定差异,因此也会在实际教学的效果上产生差异。同理,学生也对教师的教学内容具有自己的选择,理解与加工的自由。钟启泉教授认为,课程正是在客观和主观的编制解读过程中,呈现出其与社会的互动关系。因此,本部分将着重研究英语授受中不同的客观环境(物质环境)和主观环境(互动环境)对学困生英语学习效率的影响,并提出针对性建议。第三部分从英语课程的评价过程出发,研究当前基础英语教育的主要评价方式——英语考试的呈现形式,并从不同维度通过调查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继而探究当前我国目前英语考试评价方式所隐含的社会学意含,并探究其对学困生英语学习兴趣热情方面的影响,提出相应的对策。以课程社会学的核心理论研究方向作为主要理论基石,对当前我国中学英语学困生产生原因及转化策略进行研究,是一个全新的视角,因此虽然文中许多推敲而出的建议可行性尚需进一步讨论,但这无疑拓宽了当前我国对英语学困生群体学术研究的思路,也可以为我国英语学科乃至其他基础教育学科的进一步课程改革提供了可参考的一种方向,亦为广大中学英语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进行改革创新提供了新的理论依据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