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高速发展,但是自然禀赋、政策战略等原因导致各区域间发展的不平衡问题一直十分突出。目前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因此,本文全面测度中国区域间发展的平衡性,为解决全国区域发展不平衡的问题提供参考。本文基于国内外学者对区域发展平衡性的研究,结合基尼系数、泰尔系数、加权变异系数、多因素综合指数法、集中指数、探索性空间数据方法、地理探测器等方法,借助Arcgis、Geoda等软件,从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省级和地级市两个尺度,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两个角度,对2000-2017年中国区域发展的平衡性展开全方位研究,最后提出具有针对性的优化对策。主要结论有:(1)从区域发展质量和发展速度来看,发展质量从东南沿海向西部内陆递减,发展速度中部地区要高于东部和西部地区,各省份差异较大。(2)从时间演变来看,基于省级尺度研究,中国各省间经济发展的绝对差异不断拉大,相对差异和整体差异持续缩小;社会发展的绝对差异、相对差异、整体差异均减小。基于地级市尺度研究,中国283个地级市间经济发展的绝对差异、相对差异均逐步增大,社会发展的绝对差异拉大,但相对差异减小,经济和社会均为区域内差异大于区域间差异。(3)从空间特征看,中国省级尺度和地级市尺度的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均存在显著的空间相关性,但各省之间空间集聚性减弱,各地级市之间空间集聚性增强,283个地级市之间经济发展的辐射、拉动效果显著,而社会发展方面连片凹陷区没有改善。平衡性空间格局方面,快速平衡趋向、中速平衡趋向、弱平衡趋向和不平衡趋向四类在空间上呈交叉分布,2017年经济发展平衡性呈多种平衡性水平类型互相交叉、各自分散的空间分布格局,社会发展平衡性呈现东部地区最优、东北及南方地区良好、青藏地区较好、西北地区一般的空间分布格局。(4)根据本文的研究,从促进机会平衡、能力平衡的角度,提出对策:推动区域流域一体化发展,增大落后地区发展机会;强化省域内部协调,改善区内不平衡;拓宽全球价值链,保障参与机会的均衡化;推动落后地区社会消费升级、产业结构优化,提高经济发展能力;推进城市化和城乡一体化,增强社会发展基础;加大教育投入力度,全面提高人口素质;加大企业研发投入力度,培育欠发达地区的增长新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