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导致科学知识呈现爆炸式的增长,学生无法在有限的时间内学习所有的科学知识,但社会发展要求学生具备运用所学科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一矛盾对科学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科学概念是最常见的科学知识,是科学思维的基础,是建构科学规律、原理,探究和解决科学问题的基石,研究表明,学生经历思维过程习得的科学概念对其科学知识的学习、科学探究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都能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因此,推动科学教学的发展要从提高科学概念教学的有效性开始。本研究梳理了近几十年国际、国内科学概念教学的发展和现状,发现建构主义理论对概念教学发展的促进作用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这一理论帮助人们认识到学生的自主建构能力在概念学习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分析近十几年国内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的科学概念教学研究,发现主要围绕前概念、概念转化、科学概念教学模式的建立展开,并进行了大量的理论和实践研究。但主要存在着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⑴科学概念教学的模式建构与策略研究缺乏有机的融合;⑵科学概念教学的案例研究数目过少,分析不够深入,不能为一线的教学提供直接的指导或参考;⑶科学概念教学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物理、化学、生物等分科教学的学科上,针对科学学科进行的科学概念教学的研究很少,且主要集中在小学。基于以上的问题,本研究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概念转变理论为理论基础,以袁维新科学概年教学的建构性教学模式为参考,对初中科学概念教学的教学模式展开理论研究,同时渗透以教学策略的研究,并以《指南针为什么能指方向》、《物质的溶解性》和《细胞》三节课为例从物理、化学、生物三个领域范围围绕初中科学概念进行建构性教学的教学实践和案例研究。本研究设计思路如下:第一步,梳理国际和国内科学概念教学的发展和现状,找出我国科学概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第二步,梳理指导科学概念教学的理论依据。第三步,建构初中科学概念建构性教学模式,对模式中的六个环节展开渗透教学策略的理论和案例研究。第四步,以初中科学概念建构性教学模式为指导,从物理、化学、生物三个分科学科领域各选择了一个教学内容进行教学设计、教学实施和教学评价的教学实践和案例研究。第五步,得出结论,总结反思,展望后续研究的问题。研究初中科学概念建构性教学有较强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主要体现在为科学概念教学的教学设计提供了范本,有利于有效指导科学教师的教学设计和教学活动,有助于提高科学概念教学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