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是世界上第二大常见的血液系统的恶性肿瘤,MM的主要临床表现为不明原因骨痛、肾功能不全等。研究表明,骨髓微环境与MM的发生发展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其是由基质细胞、成骨细胞、破骨细胞以及生长因子、细胞因子等组成。目前临床常见的治疗药物有硼替佐米、沙利度胺等,但是在治疗后会伴随一系列不良反应且复发率高。因此,我们急切地希望寻找到治疗MM及调节MM骨髓微环境更为安全、有效的药物。黄葵胶囊临床上常用于治疗慢性肾炎,以黄蜀葵花入药,研究表明,其黄酮类成分能够促进成骨细胞的分化。因此,我们分别探究了黄葵胶囊对MM的作用、黄蜀葵花单体对MM的作用及其对骨髓微环境的调节作用。方法:我们首先在动物水平上研究黄葵胶囊和蛋白酶体抑制剂硼替佐米(BTZ)对5TMM3VT骨髓瘤模型小鼠的生存时间的调节作用。其次运用现代中药化学分离纯化的技术方法对黄蜀葵花进行了黄酮类成分的分离,共得到9个化合物,并分别从MM细胞、成骨细胞诱导、破骨细胞诱导等多个方面对它们进行验证筛选。通过MTT法检测9个黄蜀葵单体对MM细胞增殖的影响。通过茜素红染色法检测黄蜀葵单体对小鼠胚胎成骨前体细胞MC3T3-E1细胞向成骨细胞诱导分化的影响。通过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试剂盒检测黄蜀葵花单体单体对小鼠巨噬细胞白血病细胞Raw264.7细胞向破骨细胞诱导分化的影响。基于转录组测序方法对黄蜀葵单体在MM细胞、破骨细胞、成骨细胞三个层面上进行了机制研究;并借助Western blot法对差异基因进行了验证。结果:我们首先发现黄葵胶囊对骨髓瘤小鼠具有显著的抗肿瘤活性,与单用BTZ相比,黄葵胶囊能够显著延长小鼠的生存时间;其次,我们从黄蜀葵花分得了9个黄酮类化合物,分别是金丝桃苷(HK-2)、杨梅素-3’-O-β-D-葡萄糖苷(HK-3)、槲皮素-3-葡萄糖苷(HK-4)、Floramaroside F(HK-7)、杨梅素-3-O-β-D-葡萄糖苷(HK-8)、二氢杨梅素(HK-9)、木犀草素-3-O-(3-乙酰氧基-6-对羟基桂皮酰氧基)-葡萄糖苷(HK-11)、8-(2"-pyrolidione-5"-yl)-quercetin(HK-B10)、8-(2"-pyrolidione-5"-yl)-quercetin-3-O-β-D-glucopyranoside(HK-E3)。在体外研究中,我们发现黄蜀葵花单体HK-11对MM细胞(ARP1、H929)增殖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HK-2、HK-3、HK-B10、HK-11能够促进成骨细胞前体细胞MC3T3-E1向成骨细胞诱导分化。HK-8、HK-E3对破骨细胞前体细胞Raw264.7向破骨细胞诱导分化同样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通过转录组测序,我们分别发现了一些差异基因,通过检测发现HK-11有效抑制MM细胞中β-catenin的表达;HK-8、HK-E3能明显抑制破骨细胞诱导过程中NFATC1和BTK的表达。结论:鉴于体外和体内的多维研究,我们发现其中黄蜀葵单体HK-11能够抑制MM细胞的增殖,同时对成骨细胞分化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这说明黄蜀葵单体成分对MM的骨髓微环境的调节具有良好的选择性及体内外抗肿瘤活性,有望为抗多发性骨髓瘤药物提高一个新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