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三言”是明末文学家冯梦龙编纂的三部话本小说集《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的统称,是宋元明三代最重要的一部白话短篇小说总集。由于“三言”巨大的学术价值和艺术魅力,一直以来研究者颇多。近十余年来,女性形象成为“三言”研究的一个新热点,不少学者对此进行了全方位、多层次的探讨,高质量的研究论著层出不穷。但其中对“三言”女性形象的探讨多集中在几个特定类型或者特定人物上,对其他女性形象咸少涉及。迄今为止,在学术界还没有对“三言”中“弃妇”这一复杂且矛盾的形象群体进行系统、全面、深入研究的专著和论文。正是基于这种现状,本文选取“三言”中的弃妇形象作为研究对象,在对其具体情况进行全面梳理和考察的基础上,阐明其艺术价值和社会内涵并分析冯梦龙在情教思想下对其进行的改造情况。“弃妇”指的是在夫妻关系或者情侣关系中被男方抛弃的(包括精神上)女性。我国文学作品中最早的弃妇形象可以追溯到《诗经》“弃妇诗”中。文化传统加上文人的“弃妇情结”使得在我国的文学长河中,弃妇形象一直绵延不绝。从“三言”中涉及弃妇形象的篇数和弃妇形象占重要女性形象的比重可以看出,在“三言”众多女性形象中,弃妇形象可以说是冯梦龙倾力塑造的重要女性群体之一。通过对涉及这些弃妇形象的文章考察,笔者把她们被抛弃的原因分为“有过型”和“无过型”;把她们的命运结局归纳为“再嫁为妇”、“破镜重圆”、“沉沦为妓”、“以身殉志”四种;本文还从社会经济角度把她们分为“平民弃妇”、“宦门弃妇”、“妓女弃妇”三类,从而希望能从全方位、多角度对“三言”中的弃妇形象进行研究。最后本文还从“历史变迁”、“学术思潮”和“自身经历”三个方面对冯梦龙的情教思想的形成原因进行梳理,继而从“以情为尊”、“借理限情”、“用情渡世”三个维度对该思想进行阐释。笔者认为冯梦龙虽然强调真情,但他所推崇的情并不与当时社会规范和社会伦常相冲突,他是试图把世俗人情和传统的儒家道德观念调和为一。在对弃妇形象的改造上,他一方面同情弃妇的遭遇,为她们“失贞”、“失德”等行为进行开脱并为之安排合理圆满的结局,但是另一方面又把这些女性塑造的符合传统社会价值观和道德观:弃妇在情欲方面的突破最终仍以传统的贞洁观念为依归;弃妇的才智彰显仍然要禁锢于家庭的藩篱之中;被礼教所棒杀的弃妇从内心实质而言仍是这种礼教的认同者和践行者。“三言”中弃妇形象的矛盾性和复杂性正是冯梦龙情教思想的集中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