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运用关联理论来分析小说《围城》中双关语的英译。 作为一种传统的修辞方式,双关语利用词的同音或多义在特定的语境下产生表层和深层两种不同的意义。双关语运用的范围广泛,包括电影,电视,广告,文学作品中等。特别是在文学作品中,许多作家喜欢使用双关语这种修辞《围城》是钱钟书先生的一部巨作。在这部小说中,双关语贯穿小说的始终,钱钟书将双关语巧妙地运用到小说的情节之中,使自然,简洁的语言被赋予了双关内涵,丰富了小说的内容,增强了语言的生动性,体现了小说的语言艺术魅力。由于中西方的语言和文化差异,双关语的翻译是文学翻译中的一大难题,更有学者认为双关是不可译的。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越来越多的译者和学者承认双关语的可译性,双关语的研究也变得也来越深入和广泛。尽管如此,《围城》中双关语的研究也鲜有涉及。因此,本文将以关联理论为理论框架对《围城》中双关语的英译进行分析和评价。 关联翻译理论为双关语的英译提供一些理论指导和评价依据。1986年,Dan Sperber and Deirdre Wilson在其著作《关联:交际与认知》中提出关联理论的概念,并由格特将其发展为关联翻译理论。关联理论本质上是一种认知理论,处理的是认知与交际的关系。格特认为它对翻译活动具有强大的解释力。在此基础之上,格特把关联理论应用到人类的翻译实践活动中去,关联翻译理论便由此产生了。关联翻译理论认为翻译是一种双重的明示推理活动,在翻译中,译者拥有双重身份。在第一重活动中,译者作为读者,寻求对原文的最佳关联,并对原文做出正确的理解。在第二重交际活动中,译者作为交际者,那对原文的正确理解以最佳关联的形式传达给译语读者。本文将以此对《围城》中的双关语的英译过程进行分析和评价,并讨论译者所采用的翻译方法及其优缺点。 本文的研究范畴属于汉语双关语的英译研究。通过以关联翻译理论为理论指导,以《围城》中的双关语及其翻译为研究对象,对《围城》中双关语的翻译实例进行个案分析和研究。通过分析发现:关联理论可以用来分析和评价《围城》中的双关语翻译,并且分析了珍妮和茅国权在翻译双关中采用翻译方法的优缺点。为使读者获得与原文读者相同或相似的语境效果,译者会采用各种翻译方法使译文读者与原文实现最佳关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