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使用增强深部成像频域光学相干断层扫描(EDI SD-OCT)观察孔源性视网膜脱离(RRD)成功复位1年以上低视力(BCVA<0.3)患眼黄斑中心凹下脉络膜厚度(SFCT),分析其与低视力的相关性。方法:将南昌爱尔眼科医院2010年1月到2014年3月累及黄斑的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手术成功复位1年以上低视力患者行相关检查后排除其他眼病的72例(72眼)纳入研究。行双眼BCVA及EDI SD-OCT检查,分析患眼黄斑区中心凹外层视网膜微结构形态并测量双眼SFCT。运用t检验比较患眼与对侧健眼的BCVA、SFCT。根据患眼术后末次随访的EDI SD-OCT检查结果,将黄斑区外层视网膜微结构异常的69眼分为椭圆体带萎缩缺失组,外界膜萎缩缺失组,椭圆体带合并外界膜萎缩缺失组三种状态,用方差分析对比分析三种状态患者的BCVA、SFCT。运用回归分析检验患眼术后末次随访的BCVA与SFCT的相关性;以及患眼黄斑区外层视网膜微结构异常三种状态与SFCT的相关性。结果:患眼术后末次随访SD-OCT检查显示,72只患眼中,黄斑中心凹正常3只眼(4.1%);外层视网膜微结构异常69眼(95.9%),其中椭圆体带萎缩缺失25只眼(34.7%),外界膜萎缩缺失23只眼(32.0%);椭圆体带合并外界膜萎缩缺失21只眼(29.2%)。患眼术后末次随访BCVA:指数/30cm-0.25,转换为5分记录视力,平均为:3.59±0.51;同期健眼BCVA:0.8-1.2,转换为5分记录视力,平均为:4.94±0.11。患眼术后末次随访SFCT:81μm-273μm,平均为(164.47±62.95)μm;对侧健眼SFCT:180μm-332μm,平均为(235.47±42.40)μm。患眼与对侧健眼术后末次随访BCVA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5.675,p=0.000<0.05)。患眼与对侧健眼术后末次随访SFC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613,p=0.000<0.05)。患眼术后末次随访BCVA与SFCT相关(r=0.587,p=0.000<0.05)。患眼黄斑区外层视网膜微结构异常三组的BCVA、SFC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2.03、1.73,p>0.05);患眼黄斑区外层视网膜微结构异常三种状态与SFCT均有相关(r=0.453、0.472、0.420,p=0.02、0.02、0.04<0.05)。结论: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成功复位术后1年以上低视力眼的SFCT较对侧健眼薄,且与BCVA存在一定正相关性。SFCT是影响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术后黄斑区外层视网膜微结构以及视力恢复的重要因素之一。SFCT为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患者长期视功能的随访提供了客观量化的参考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