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前药策略的2--巯基苯甲酰胺硫酯类HIV--1 NCp7抑制剂的设计、合成及活性评价

来源 :山东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cespr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艾滋病(AIDS)是主要由1型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1)引起的恶性传染性疾病。目前,联合抗逆转录病毒疗法(cART)是治疗艾滋病的最有效方法。然而,HIV-1基因组具有高度的变异性,耐药突变株的出现限制了cART的功效。因此,研发具有新结构、新机制的HIV-1抑制剂非常必要。
  HIV-1核衣壳蛋白7(NCp7)是由55个氨基酸残基组成的短肽,并具有2个锌指中心结构域。NCp7在HIV-1逆转录和整合的过程中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NCp7的结构发生改变或因药物作用发生交联,HIV-1复制周期就会受到影响,致使不完整的病毒出芽,释放出低感染力或无感染力的病毒。通过对NCp7的核苷酸序列进行突变试验,结果证明NCp7具有高度的保守性,任意氨基酸的改变都将使其失活。因此,针对NCp7的抑制剂不易由于HIV-1的基因突变而产生耐药性。所以NCp7成为近年来抗艾滋病药物研究备受关注的新靶点之一。
  基于NCp7在HIV-1生命周期中的作用机制以及其空间结构特征,目前已有大量针对该靶点抑制剂被报道。根据作用机制的不同主要分两种:(1)基于干扰NCp7与核酸结合的抑制剂;(2)基于锌离子“逐出”机制的抑制剂。其中基于锌离子“逐出”机制的抑制剂S-酰基-2-巯基苯甲酰胺硫酯(SAMT)可以通过亲核作用使NCp7的锌指结构发生改变并逐出锌离子,使NCp7失活。在发挥作用之后,SAMT转化得到2-巯基苯甲酰胺硫酯(MT),MT在细胞内乙酰辅酶A的作用下,乙酰化得到SAMT再次发挥作用。通过循环往复利用,提高了药物的半衰期,减少了使用量,因此SAMT与MT是具有良好前景的先导化合物。然而,与大多数用于治疗HIV-1感染的药物相比,SAMT和MT的抗HIV-1活性相对较弱。同时SAMT中的硫酯键极易水解,很难配制成治疗产品,因此,通常针对抑制剂MT进行修饰。但由于MT结构中存在巯基,使其具有极性较大、跨膜性差、容易被氧化、毒性较大等缺陷,因此使用前药修饰策略来改善其存在的缺陷、提高其抗病毒活性是当前研究的热点。
  前药修饰策略在抗病毒药物研究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通过前药修饰可以克服先导化合物在吸收、分布、代谢、排泄以及毒性(ADMET)上的不足,提高成药性。除此之外,双靶点前药还可以使所得化合物兼具两种母体药物的优势,发挥“1+1=2,甚至>2”的功效,是发现抗耐药性抗病毒药物的重要策略。
  本论文围绕改善NCp7抑制剂MT抗HIV-1活性不佳、存在巯基使其成药性较差的科学问题,利用前药策略对其进行修饰,主要分为以下两部分:
  第一部分:MT与逆转录酶抑制剂双靶点前药的设计、合成及活性评价
  HIV-1逆转录酶(RT)在病毒生命周期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且人体内没有其同源酶,因此成为抗艾滋病药物研究的重要靶点之一。目前,美国FDA共批准14个逆转录酶抑制剂(化学实体)上市用于艾滋病的治疗,根据作用机理的不同分为核苷(酸)类逆转录酶抑制剂(NRTIs/NtRTIs)和非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NNRTIs)。逆转录酶抑制剂具有高效、低毒可与其他药物联用的特性,在cART疗法中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但由于HIV-1具有高度变异性,在逆转录酶抑制剂药物选择压力下,极容易产生基因突变而产生(交叉)耐药性。因此,研发具有高效抗耐药性的HIV-1抑制剂依然十分必要。
  与之相反,NCp7具有高度的保守性,针对NCp7的抑制剂不易由于HIV-1基因突变产生耐药性。又因为NCp7在发挥生物学功能时常与逆转录酶形成蛋白复合物,因此本部分研究基于双靶点前药的修饰策略,选取具有高选择性和耐药性的NCp7抑制剂——2-巯基苯甲酰胺硫酯(MT),通过在体内可以自发水解的酯键与逆转录酶抑制剂相连,设计合成两类双靶点前药。期望所设计的目标化合物能兼具两种母体药物的优势,既具有优秀的抗HIV-1野生株活性也具有优秀的抗耐药性。根据已上市的逆转录酶抑制剂的种类,本部分设计合成了两大类MT双前药化合物,即:与NRTI的双靶点前药(5个)、与NNRTI的双靶点前药(6个)。并且对目标化合物进行了不同细胞系中不同HIV病毒株的细胞水平活性测试,进而选取代表化合物进行了血浆稳定性代谢测试。
  结果表明:通过双靶点前药修饰,MT与NRTI的双靶点前药所有目标化合物的抗HIV活性相对于母体药物MT均有大幅度提高,并且linker长度越长或分支数越少的化合物表现出更强的抗病毒活性。该系列化合物中SSK1-3在MT4细胞系和TZM-b1细胞系中均表现出最佳的抗HIV活性,其抑制HIV-1不同毒株的EC50值分别为0.042μM(ⅢB)、1.329μM(RES056)和0.308μM(NL4-3),分别是母体药物MT的125倍、6倍和8倍。SSK1-3血浆稳定性测试结果表明:其在血浆中代谢比较充分,母药MT的释放成良好的线性,具有前药特性。但是其在血浆中代谢速度过快,10分钟之内几乎完全降解,可能会影响其到达靶细胞发挥作用,还需要针对其血浆稳定性进行进一步的修饰。MT与NNRTI双靶点前药的活性测试正在进行中。
  第二部分:基于智能化降解的MT二硫键前药的设计、合成及活性评价
  二硫键(S-S键)是一种重要的化学官能团,主要存在于各类天然小分子化合物和生物体蛋白质结构中。二硫键在体内可以被广泛存在于体液和细胞质中的谷胱甘肽(GSH)还原断裂,且细胞内GSH的浓度是血浆中的2000-4000倍,因此含有二硫键的药物通常在血浆中较为稳定,而进入细胞后在较高GSH浓度下发生还原裂解。
  针对MT酯键前药存在的血浆稳定性不佳的问题,我们基于二硫键独特的氧化还原特性,设计合成了一系列MT二硫键前药,期望该系列化合物能在血浆中稳定存在,而进入细胞后裂解释放出母体药物发挥抗病毒作用。同时对于MT的巯基进行修饰,改善因其存在巯基而使化合物具有成药性不佳的缺陷。本部分研究,我们共设计合成了7个MT二硫键前药并对其进行了细胞水平的抗病毒活性测试,同时选取代表化合物进行了血浆稳定性和GSH代谢稳定性测试。
  实验结果表明:通过二硫键前药修饰,新合成的大部分目标化合物对HIV-1野生(ⅢB)毒株、HIV-2(ROD)毒株的抑制活性均高于母体药物MT。其中SSK2-3抑制HIV-1野生株的活性最佳(ECso=2.38μM),优于先导化合物MT(EC50=5.52μM)2.3倍,SSK2-2对于HIV-2毒株表现出最佳的抑制活性(EC50=1.27μM),是先导化合物MT(EC50=5.37μM)4.2倍。但是,二硫键前药系列化合物的细胞毒性和选择性指数与母体药物MT相比结果较差,仍需进一步修饰改善。我们选取该系列代表化合物SSK2-3研究其血浆稳定性及GSH稳定性。结果表明:SSK2-3在血浆中稳定存在,120分钟内几乎不分解;而在人体细胞GSH浓度下(5mM),SSK2-3能快速发生代谢降解,降解的半衰期为192分钟,且在60分钟内几乎分解释放出原药发挥作用,体现出二硫键前药智能化降解的优势。
  总之,本文以2-巯基苯甲酰胺硫酯(MT)为先导化合物,基于前药设计策略,先后设计合成了两个系列共计18个MT前药。生物学评价结果显示,多种化合物具有较高的HIV抑制活性,明显优于MT,可作为先导化合物供进一步研究。同时,本论文获得的初步构效关系及成药性数据为下一步结构优化提供了有价值的信息。
其他文献
本文对烟草感染PVYN后碳水化合物、激素、酶及非酶类化合物的改变进行了研究,首次对感病后烟草叶脉坏死机理进行了初步探讨,并测定了一些外源因子对烟草脉坏死病的影响,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探讨了烟草苗龄、部位与发病的关系及韧皮部对PVYN运转的影响,研究表明,烟苗的苗龄、接种部位与发病严重程度有一定的相关性,就苗龄来说,苗龄小易发病;就部位而言,中部叶片接种发病严重。韧皮部光合产物能否顺利运输对PVY
学位
目的:评价F-FDGPET-CT在NSCLC中的诊断价值。方法:1.对经“金标准”诊断的39例NSCLC和21例肺良性病变初诊患者采用F-FDGPET-CT目视法、SUVmax法、目视法+SUVmax法和CT目视法4种诊断方法进行诊断学试验评价,比较各种诊断方法的灵敏度、特异度、正确率、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约登指数、阳性似然比、阴性似然比和ROC曲线下的面积;制定SUVmax法诊断的适宜标准。
目的:本研究旨在优化茶多糖提取的最佳条件。观察茶多糖组分对II型糖尿病小鼠糖代谢的影响,并进一步探讨茶多糖组分抗糖尿病活性的初步机制。此研究为阐明茶多糖降糖组分以及作用机理提供理论基础。方法:按正交设计方法以不同水平的固液比、温度、时间因素,采用热水浸提茶叶提取得到茶多糖粗提物,进一步经过Sevag法除蛋白、乙醇分级、CTAB沉淀等方法得到茶多糖,再经DEAE一纤维素和SephadexG-100凝
学位
目的:  中医药是我国劳动人民长期以来与疾病作斗争的智慧结晶,它是基于真实世界条件下长期大量观察分析所得出的对于疾病的临床疗效及其安全性的经验总结。本文通过有别于传统的随机对照试验的真实世界研究方法,根据患者的实际病情及其本人接受中药或西药治疗的意愿,非随机地选择治疗措施,对照观察中医辨证论治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疗效。本文根据胃食管反流病临床最常见的肝胃不和、脾胃气虚两种证型,分别采用疏肝和胃、健脾
  芪灵益肝煎是由灵芝、黄芪、莪术、半支莲等中药组成的复方合剂,具清热解毒、扶正固本、消徵散结的作用。经两年研究证实,其对原发性肝癌具有较强的抗癌作用。端粒酶是一种核糖核蛋白复合物。它具逆转录酶的性质,能以自身RNA序列为模板,合成并延长端粒序列,即TTAGGG。故能使细胞避免复制衰老,达到永生化。对TERT的研究,已成为肿瘤学研究的热点。有文献报道,灵芝、莪术等中药均可下调TERT亚单位,从而达
学位
目的:研究以化瘀通络法为主要组方原则的愈痫灵颗粒剂对戊四氮(Pentylenetetrazol,PTZ)致痫大鼠海马组织钙离子-钙调蛋白-钙调蛋白依赖性蛋白激酶Ⅱ(Ca2+-CaM-CaMKⅡα)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从70只健康SD大鼠中随机抽取9只作为正常组,其余以PTZ慢性点燃造成癫痫大鼠模型,再从造模成功的大鼠中随机抽取36只,按随机原则分为4组:模型组(model)、丙戊酸钠(VPA)组
学位
在生命体中,天然通道蛋白是镶嵌在细胞膜上的大分子孔,它能够介导各类极性营养物质在细胞膜上疏水区域的运输,并且在活体细胞进行物质交换和新陈代谢的过程中发挥了关键性作用。但是由于其结构复杂且易于失活,在人体内若发生功能异常会导致一系列通道疾病。为了研究天然通道蛋白的跨膜输送机理,科学家们以多肽或大环化合物为基础设计合成了多种功能强大的人工跨膜输送体系。虽然在该领域已经取得了很大进展,但是构筑选择性好和
恶性肿瘤严重威胁人类的生命和健康,是人类死亡的主要病因之一。抗肿瘤药物的研发一直是药物开发中的重要方向之一。人工合成的核苷类化合物与天然核苷化合物在结构上相似,在进入人体后可以抑制病毒或肿瘤细胞复制,实现抗病毒或抗肿瘤的目的。人们对于核苷类抗肿瘤和抗病毒药物的研发越来越重视。非环核苷类化合物是核苷类化合物中独特的一类化合物,具有独特的理化性质,已成为核苷药物研发的重点。目前非环核苷化合物是已上市的
学位
复杂的生命活动一直以来是科学界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研究人体的生命活动不仅能够了解疾病的形成原因,还可以对特定疾病进行治疗。目前,对疾病的治疗方法多种多样,例如药物治疗、光治疗、物理治疗等,但在众多治疗方法中,适用范围最广的仍然属药物治疗。大多数药物是需要进入人体内来发挥药效作用的,然而人体的限制导致我们无法很好地观察分析药物的药效活性和作用途径,因此,还需要通过合适的方法对药物在体内的药效活性进行
糖基化修饰是重要的蛋白质翻译后修饰,在生物体的生命活动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细胞表面糖型的变化往往与细胞生理状态及疾病进程密切相关。因此,对寡糖的结构和功能进行深入研究,具有重要的生物学意义。然而,目前批量获得结构确定的寡糖仍具有很大的挑战性。因此,如何快速高效地获得结构确定的寡糖库是近年来糖科学研究领域的热点。  本论文以获得具有不同结构特点的poly-LacNAc系列糖链以及O-GalNAc聚糖为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