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自2000年我国首次迈入老龄化社会以来,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人口红利逐渐衰减、养老金支付压力增大等问题接踵而至,现行的退休政策面临严峻考验。近年来,政府和和学术界积极探索延迟退休政策并不断推动延迟退休方案的出台,但社会民众对延迟退休的疑虑始终存在。 在上述背景下,本文利用2015年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数据,基于生命周期储蓄假说、人力资本理论、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以40岁以上的企业职工为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2000年我国首次迈入老龄化社会以来,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人口红利逐渐衰减、养老金支付压力增大等问题接踵而至,现行的退休政策面临严峻考验。近年来,政府和和学术界积极探索延迟退休政策并不断推动延迟退休方案的出台,但社会民众对延迟退休的疑虑始终存在。
在上述背景下,本文利用2015年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数据,基于生命周期储蓄假说、人力资本理论、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以40岁以上的企业职工为研究对象,通过描述统计分析、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了解老龄企业职工的延迟退休意愿并分析个人因素、经济因素、工作因素、制度因素对老龄企业职工延迟退休意愿的影响。
本文研究发现,老龄企业职工延迟退休意愿总体较强,女性老龄企业职工延迟退休意愿高于男性。在各影响因素中、文化程度、工资年收入、家庭年消费、工作层级负向影响老龄企业职工延迟退休意愿,年龄正向影响老龄企业职工延迟退休意愿,私营企业和未参加企业养老保险的职工更倾向延迟退休,由此可见人力资本较低的老龄企业职工延迟退休意愿更强。
根据研究结论,本文从以下三个方面提出政策建议:一是延迟退休政策应遵循因时制宜原则、渐进性原则、差异化原则、自愿与激励原则,二是通过制定弹性退休区间、建立奖惩机制的方法激励劳动者延迟退休,三是建立健全延迟退休政策的配套措施,让劳动者在延迟退休政策中有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其他文献
经济全球化的快速发展和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使得研发自主创新能力已经成为衡量国家综合竞争力的核心指标之一。研发对于企业的绩效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研发决策也同样影响着企业的发展,而公司的股权治理结构对于企业进行资源的有效配置进而促进研发活动的有效开展无疑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对企业提高市场竞争力有一定的战略意义。中小板制造业企业多数是一些在各自细分行业处于龙头地位的小公司,自主创新能力比较强,其研发投入对
我国持续将创新创业摆在经济发展的核心位置,创新创业激情持续高涨,而知识是创新创业的核心要素,企业固步自封地利用企业内部知识发展的时代已一去不返,企业边界的模糊化、信息搜索的便捷化,使得企业知识搜索成为企业知识的主要来源。知识搜索宽度带给企业大量的异质性知识,搜索深度带给企业本产业或相近产业的聚焦知识,使知识资源既有多元性,又具有深入性,搜索宽度大大避免了搜索深度的狭隘性,在特定领域的深耕,其掌握的
随着互联网与物联网的发展、3D打印与个性化定制等技术的不断涌现,中国逐步进入了智能数字化领军的时代,在智能制造的引领下,中国企业亟需通过智能化、数字化加速业务转型,实现新旧动能转换,提高企业创新绩效。尤其是制造型企业,在智能制造背景下企业应该弘扬与传承企业工匠精神,获得企业核心竞争力。但仅靠传承企业工匠精神是不够的,在企业内外部以及跨组织间,有着丰富的知识和资源,能否有效及时地共享所需要的知识和资
《上市公司证券发行管理办法》是我国证券市场再融资途径逐步完善过程中的重要里程碑,自该政策2006年颁布以来,定向增发因其发行对象不公开且有限,加之证监会给予的发行条件较为宽松,上市公司逐渐将定向增发作为其再融资的重要渠道甚至是首选。我国证券市场在快速发展,金融创新也随之不断深入,2017年2月17日证监会宣布调整《上市公司非公开发行股票实施细则》是监管部门对定向增发市场进行更加规范有序化管理的标志
截至到2018年底,我国已经累计发行债券余额达86万亿元,仅2018年当年我国就发行各类债券达43.1万亿元,债券融资已经成为我国企业重要的融资方式之一。企业在进行外部融资时,企业的融资规模、融资期限和违约风险是影响债券融资成本的重要因素,为响应我国十三五规划“去杠杆、降成本”的号角,如何降低企业债券融资成本成为学术界研究的热点。 媒体作为传播信息的途径之一,能够有效提高投资者信息劣势地位,缓解
在现代公司治理制度不断完善的过程中,影响企业绩效的因素也越来越多,其中包括代理成本。代理成本源于在现代企业中股东和经理人信息不对称、目标不一致等原因产生。而谈及代理成本,就必须谈股权结构。因为在不同的企业中,不同性质的股份所占的比例不同,即股权结构不同,进而决定了企业的组织结构不同,导致不同的企业治理结构,带来了不同的经营效率和效果,最终给企业带来有差异的绩效。这使得股权结构与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
近年来,企业计提巨额商誉减值的情况频频发生,常常引起市场连锁反应,股价崩盘屡见不鲜。考虑到当前上市公司拥有巨大商誉额,如果同一时间商誉减值大规模发生,造成的负面影响更严重,不仅引起股市动荡,甚至还会危害到国家整体经济的健康发展。目前,针对商誉出现减值企业的研究主要是将其视为盈余管理的方法之一。企业的盈利能力,盈余管理水平对商誉减值是否有影响,如何对企业商誉减值行为产生影响等问题还存在争议。在此背景
大股东“掏空”主要是指上市公司的大股东基于经济人假设,为了满足个人利益最大化,利用股权集中、信息等优势,将不属于自己的资源通过某些手段转移到自己手中,从而使得上市公司和其他中小股东的利益遭受侵占的一种行为。以振兴生化为例,大股东屡次与关联方进行并购重组,借机实施“掏空”行为从而侵占上市公司的利益,尽管会计师事务所多次对振兴生化进行风险警示、且证券交易所对其大股东进行公开谴责处分,但难以阻止企业经营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需要进行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和动力变革,加快推进创新型国家的建设。在此背景下,政府和企业对科技创新的投入力度不断加大,研发经费呈逐年上升态势,但是逐年增长的研发投入是否能带来同比例的产出增长,即是否能保证企业的研发效率,这是个值得深思的问题。因此,对企业研发效率影响因素的研究就显得尤为重要。 企业的研发活动因其资金投入大、研发周期长、专业技术强
年以来新三板市场不断发展,成为实现我国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持续增长最具活力的市场主体,成为创新创业的主要阵地。但是,在新三板市场快速发展的同时,新三板市场在内部控制层面面临着信息不对称、委托代理冲突等诸多挑战,提高内部控制质量能够有效地缓解企业的信息不对称以及委托代理问题,从而起到促进资源配置效率提升的作用。此外,在不同的股权集中度情形下,内部控制对资源配置效率的影响是有差异的。因此,本文以新三板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