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全球变暖的大背景下,全球范围内的降水增加,极端降水作为降水的特殊情况,其频率和强度也不断增加,容易引发洪涝、干旱灾害及滑坡、泥石流等次生灾害,破坏生态平衡,威胁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影响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作为“一带一路”的核心区域,中亚地区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经济环境,对降水变化非常敏感,容易受到极端降水事件的影响。因此,揭示中亚地区降水,特别是极端降水的时空变化规律,分析极端降水在不同重现期下的重现期特征,对该地区的防灾减灾工作、水资源的合理利用、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中亚地区降水观测资料和再分析降水资料为基础,揭示了1979-2005年间中亚地区年、季降水和极端降水时间变化和空间分布事实,从相关性和均方根误差方面分析了再分析资料在中亚地区降水和极端降水研究中的适用性,利用表现力较好的再分析数据集揭示了近36年(1982-2017年)来中亚地区年、季降水和极端降水的时空变化情况,使用极值理论探究了中亚地区降水极值的重现期特征,得出的结论如下:(1)1979-2005年,除秋季降水减少外,中亚地区年和其他季节的降水增加,其中,夏季和冬季降水呈显著增加趋势。中亚地区持续湿期(CWD)、1日最大降水量(Rx1day)、5日最大降水量(Rx5day)、强降水日数(R10)、强降水量(R95P)、年降水总量(PRCPTOT)和降水强度(SDII)增加,CWD增加显著,持续干期(CDD)则随时间减少;中亚地区降水和极端降水基本呈现“中南部和北部多于两边,西部多于东部”的空间分布特征,降水和极端降水高值区主要位于吉尔吉斯斯坦(KG)、塔吉克斯坦(TI)和哈萨克斯坦(KZ)北部,低值区主要位于我国新疆地区(XJ);(2)通过对两套再分析资料的适用性对比分析可知,相对于ERA-Interim(ERA)资料,NCEP/CPC(NCEP)资料(除1979-1981年)不管是从年降水、季节降水还是极端降水方面,均与观测资料的相关系数更高,均方根误差更小,更能够表达该地区降水和极端降水的特征;(3)用NCEP资料对中亚1982-2017年降水和极端降水进行研究可知,近36年来,中亚地区年和春季、夏季、秋季、冬季降水分别呈14.40 mm/10a、4.10 mm/10a、4.80mm/10a、3.00 mm/10a和3.70 mm/10a的增加趋势,除秋季降水增加不显著外,年和其他季节的降水均显著增加;中亚地区CDD、CWD、Rx1day、Rx5day、R10、R95P、PRCPTOT和SDII八个极端降水指数的倾向率分别为-3.10 d/10a、0.20 d/10a、0.80 mm/10a、1.90mm/10a、0.40 d/10a、8.70 mm/10a、14.60 mm/10a和0.40(mm/d)/10a,CDD减少,SDII增加不显著,其余指数均显著增加;(4)NCEP资料显示,1982-2017年,中亚大部分地区年、季和极端降水增加,其中,XJ和KZ北部及西北部的年和季节降水增加较快,KG南部和TI的降水减少较快;XJ、KZ北部和KG北部地区的极端降水则增加较快,KG南部、TI的极端降水减少较快;(5)近36年来,降水和极端降水增加较快的区域(XJ)是降水和极端降水分布较少的区域,降水和极端降水减少较快的区域(KG和TI)是降水和极端降水较多的区域,这在一定程度上表征了“干旱地区变湿润,湿润地区变干旱”的事实;(6)中亚地区的降水极值统计模型更适合用GEV分布函数拟合AM序列的方法。中亚各地区不同重现期下的降水极值空间差异明显,总体呈现“北部及西北多、东南少”的分布特征,随着重现期的增加,中亚地区的日极端降水也增加且高值区和低值区差异扩大。高值中心位于KZ西北部及北部和土库曼斯坦(TX)西部,XJ地区极端日降水量相对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