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1990年国务院批准设立第一个国内保税区以来,保税区已经经历了17年的风雨历程,为促进地方与国民经济繁荣做出了巨大贡献。然而,中国加入WTO后,随着入世承诺的逐一兑现,关税总水平大幅降低,对外开放领域进一步扩大,对保税区的未来发展提出了严峻的挑战。为此,近年来全国15个保税区相继进行了向国际自由贸易区转型的思考和探索,国内外专家学者也从不同角度对保税区的功能转型与发展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分析。上海外高桥保税区是全国15个保税区中成立最早,规划面积最大,发展速度最快,配套设施最全,功能最完善,转型条件最成熟的集国际贸易、出口加工、保税仓储、商品展示功能于一体的综合型保税区,独具代表性。而我所在的工作单位—上海外高桥保税区联合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外联发”)是外高桥保税区内的一家开发公司,主要从事区内土地开发、招商引资、咨询服务,物流管理等服务。从某种意义上讲,“外联发”充当了外高桥保税区功能拓展的实践者和操作者。因此,对外高桥保税区功能转型与发展的研究,对全国其他保税区的功能转型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本文首先从保税区的基本概念着手,分析论证了我国保税区的基本特性以及与外国自由贸易区的差异;较全面地分析探讨了我国保税区的发展现状、积极效应及存在的问题;运用SWOT分析法,通过对保税区功能转型的内部条件和外部环境等因素的深入分析,提出了适应保税区功能转型与发展的战略选择;根据产业集群理论,提出了保税区功能转型和产业联动的新思路;根据非均衡发展理论,提出了保税区功能转型与发展的战略举措。本文以上海外高桥保税区为例,提出了保税区功能转型与发展的具体思路,即仓储分拨功能向现代物流功能转型、国际贸易功能向整合服务功能转型、生产加工功能向保税维修功能转型、保税功能与非保功能承接转型;同时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即设立保税物流园区、设立跨国公司营销总部、设立集中维修中心、设立产业联动带。简而言之,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实现保税区的功能转型与发展不仅必要而且可行。我们相信,通过各方的不懈努力,我国保税区必将走向名符其实的自由贸易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