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观察甲花片治疗糖尿病肾脏病(Diabetic kidney disease,DKD)蛋白尿的疗效及安全性,比较甲花片、缬沙坦胶囊以及联合治疗的效果差异。方法:(1)本研究采用随机对照的方法,将选取的210例Ⅲ、Ⅳ期DKD患者随机分为甲花片组、缬沙坦组以及联合组,每组各70例。(2)三组均给以低盐低脂糖尿病饮食,根据个体血糖水平制定合适的降糖方案;血压高者予降压药(非ARB及ACEI类)口服。甲花片组予甲花片(每次6片,每日3次)口服;缬沙坦组口服缬沙坦胶囊(80mg/粒,每日1次);联合组予甲花片(每次6片,每日3次)及缬沙坦胶囊(80mg/粒,每日1次)联合服用,疗程12周。(3)记录患者的一般资料,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12周时测定尿微量白蛋白/尿肌酐(ACR)、24h尿蛋白定量(UTP)、收缩压(SBP)、舒张压(DBP)、总胆同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空腹血糖(FBG)、餐后血糖(PBG)、肝肾功能、中性粒细胞(N)、淋巴细胞(L)等指标;计算NLR,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DKDⅢ期:甲花片组、缬沙坦组及联合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2.86%、78.13%、94.12%,经过治疗,ACR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1);治疗前后差值经统计分析,组问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2) DKD Ⅳ期:甲花片组、缬沙坦组及联合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1.82%、65.71%、90.63%,治疗后甲花片组及联合组UTP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缬沙坦组经12周治疗,UTP水平较前降低(P<0.05);治疗前后差值经统计分析,甲花片组及联合组降低UTP效果明显优于缬沙坦组(P<0.01)(3)治疗后三组FBG、PBG、HbA1c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组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4)甲花片组及联合组治疗后TC、LDL-C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三组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05)。 (5)甲花片组及联合组BUN、Scr水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缬沙坦组BUN水平较治疗前增高(P<0.05),Scr水平升高较治疗前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6)NLR与尿ACR水平成正相关(r=0.633,P=0.000)。DKD Ⅲ期:联合组N及NLR水平较治疗前降低(P<0.05),其改善NLR效果优于缬沙坦组及甲花片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KDⅣ期:联合组及甲花片组N及NLR水平较治疗前降低,L计数较治疗前增高(P<0.05),缬沙坦组治疗前后差异不显著(P>0.05);甲花片组及联合组改善NLR效果优于缬沙坦组(P<0.05)。结论:(1)甲花片能明显降低DKD Ⅲ、Ⅳ期患者尿蛋白含量,有降低血脂水平的趋势,无明显不良反应,安全性良好。(2)采取甲花片与缬沙坦胶囊联用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手段,不仅可以明显增强降低蛋白尿的作用,还可将甲花片改善血脂水平的优势与缬沙坦的降压作用结合,加强对DKD危险因素的控制。 (3)甲花片可能通过改善肾脏炎症状态等多种途径发挥肾脏保护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