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硫化铜镍矿的选别工艺主要有混合浮选和优先浮选。由于实际矿石性质复杂多变,只有通过矿石性质研究和大量的探索试验,才能找到适合矿石自身特点的技术路线。常见硫化铜镍矿中镍矿物主要是镍黄铁矿,而紫硫镍矿较少,可供借鉴的选矿经验也较少,因此只有在实践中不断地探索和总结经验,才能使这类资源得到充分利用。论文以云南文山低品位含铜紫硫镍矿为研究对象,通过化学成分分析、镍和铜物相分析、XRD等检测手段对矿石性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矿石中镍品位为0.54%,硫化镍分布率达88.89%,且以紫硫镍矿为主;铜品位为0.38%,硫化铜分布率达97.68%,主要为黄铜矿;脉石成分为二氧化硅、氧化镁和氧化钙,其含量分别为40.04%、11.66%和9.15%。通过镜下观察得知:部分金属矿物互相包裹、呈稀疏浸染状,单体解离困难。硫化铜镍矿矿石性质的差异是其选别工艺不尽相同的主要原因,但主要以混合浮选和优先浮选为主。在该矿石性质研究的基础上,拟定了混合浮选和优先浮选探索性试验方案。试验研究表明,混合浮选处理该低品位硫化铜镍矿的选别指标好,即方案一;而优先浮选在抑制剂用量较高和捕收剂用量较小的条件下,部分镍仍具有较好的可浮性,且被抑制的镍矿物难以被活化,导致镍在尾矿中的损失率较高,此流程不适宜处理该矿石。因此,作者创造性地提出采用等可浮流程处理该矿石,即方案二。在混合浮选最佳工艺条件下,经一粗-两扫-一精闭路试验,获得等级为Ⅷ级、品位和回收率分别为4.14%和73.90%的镍精矿,其中Cu的品位为3.81%、回收率为85.00%,MgO的含量为7.64%。等可浮药剂制度及流程结构确定后,经闭路试验,获得铜精矿、镍精矿Ⅰ和镍精矿Ⅱ三种产品。铜精矿中铜品位为18.43%,回收率为69.97%;镍精矿Ⅰ中镍品位为3.86%,回收率为45.96%,氧化镁含量为9.09%;镍精矿Ⅱ中镍品位为3.80%,回收率为23.17%,氧化镁含量为11.79%。镍精矿Ⅰ与镍精矿Ⅱ混合后,获得等级为Ⅸ级的镍精矿,镍品位为3.83%,回收率为69.13%,氧化镁含量为10.00%,铜含量为0.58%,且铜在镍精矿中的损失率为15.68%。因此,比较两种浮选流程可知,等可浮流程是处理该低品位含铜紫硫镍矿的最佳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