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亚德里安·J·斯莱沃斯基教授在其《发现利润区》著作中开篇第一句话就是:当今商业领域中的首要问题就是赢利。企业存在的基础就是赢利,具备持续赢利能力是企业战略的必要目标。对于乳制品行业的企业来说同样面临如何持续保持赢利能力的问题。近年来,乳制品行业的利润率逐年走低,如果说十年前,企业以追求市场份额最大化为目标,那么利润就会接踵而来。如今看来这样的假设也不再可能成为现实。纵观乳制品行业的发展历程,有多家乳制品企业曾经登上过乳制品行业的冠军,但没有哪个企业可以持久的保持这一地位。乳制品行业冠军的交替,可以归结为后来者比前者在某一价值要素上更具有竞争实力,更具有某方面的资源优势或者更具有技术创新能力,然而这些都是从某一单一角度来分析的,如果我们能够以一个系统的角度来分析观察,我们会发现,后来者之所以能够超过前者,原因在于他们能够依据顾客偏好和企业自身的资源和能力设计一个独特的赢利模式,因而在赢利模式上取得了竞争优势,而非企业单一价值要素的竞争优势。本文试图从战略层面对光明乳业、伊利乳业、蒙牛乳业三家著名乳制品企业成为乳制品冠军时的赢利模式进行分析研究。他们的赢利模式可以看作是各时期乳制品行业赢利模式的典范,他们之间在乳制品行业地位的变化,实质是由各自赢利模式的优劣决定的。在分析三家企业之间的赢利模式的演变过程中,我们会发现他们的赢利模式能够使他们各自获得高利润,处于行业价值的流入阶段,在于企业能够很好的把握乳制品行业价值转移的趋势,敏锐的发现乳制品行业价值转移的转折点。而行业价值转移是由于顾客的偏好发生了变化所致,只有更好的掌握顾客的偏好,企业才能够把握住行业价值转移趋势,以此设计出更好的满足顾客偏好的赢利模式,最终不断的获取持续的利润。2008年“三鹿奶粉”事件对整个乳制品行业是个不小的震动。从企业赢利模式角度来看,事件的发生暴露了现有乳制品企业赢利模式的缺陷,为现有乳制品企业如何设计自己的赢利模式敲响了警钟。在总结优秀企业赢利模式经验以及对现有企业赢利模式失误点的思考的基础之上,本文为今后乳制品企业可以采用的赢利模式提出了一些设想。本文旨在为我国乳制品企业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增强企业竞争优势提供科学可行的建议,推动我国乳制品企业在国民经济中发挥更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