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玉米小斑病和玉米弯孢霉叶斑病是两种发生在玉米上的世界性病害,这两种病害在河南省普遍发生,并且弯孢霉叶斑病具有逐年加重的趋势,对玉米生产造成了极大危害。本研究于2018年9月在豫北、豫东、豫南及豫中地区进行田间采样,对病样本进行分离纯化和鉴定,确定玉米小斑病和玉米弯孢霉叶斑病的病原菌种类。运用ISSR技术对分离出的玉米小斑病病原菌玉蜀黍平脐蠕孢(Bipolaris maydis)、玉米弯孢霉叶斑病病原菌新月弯孢(Curvularialunata)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同时结合2018年河南省玉米品种审定抗病性鉴定工作,对94个引种品种和117个区域试验品种进行了抗玉米小斑病和弯孢霉叶斑病接种鉴定。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采集河南省夏玉米主要产区的玉米小斑病和弯孢霉叶斑病病叶,分离小斑病标样得到151个菌株,经形态和分子鉴定为玉蜀黍平脐蠕孢(B.maydis);分离玉米弯孢霉叶斑病标样得到154个菌株,经形态和分子鉴定均为新月弯孢菌(C.lunata)。2.利用筛选出的ISSR引物对分离出的玉蜀黍平脐蠕孢(B.maydis)和新月弯孢(C.lunata)DNA进行扩增,用POPGENE、NTSYS等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分析其遗传多样性及种群之间的亲缘关系。玉蜀黍平脐蠕孢的分析结果表明,豫中地区玉蜀黍平脐蠕孢菌株之间的遗传多样性最丰富,豫南地区玉蜀黍平脐蠕孢菌株之间的遗传多样性最低,豫中地区和豫东地区玉蜀黍平脐蠕孢种群之间亲缘关系最近,豫南和豫东两地区的玉蜀黍平脐蠕孢种群之间亲缘关系最远。采用NTSYS软件进行聚类分析,玉蜀黍平脐蠕孢4个地理种群被划分为三个类群,第Ⅰ类群为豫北地区,第Ⅱ类群包括豫东地区和豫中地区,豫南地区为第Ⅲ类群。新月弯孢菌的分析结果表明,豫北地区新月弯孢菌株之间的遗传多样性最丰富,豫中地区新月弯孢菌株之间的遗传多样性最低,豫北地区和豫东地区新月弯种群之间亲缘关系最为接近,豫南和豫东两地区的新月弯孢种群之间亲缘关系最远。采用NTSYS软件进行聚类分析,4个地理群体被划分为三个类群,第Ⅰ类群包括豫北和豫东地区,第Ⅱ类群为豫中地区,豫南地区为第Ⅲ类群。3.对94个引种品种抗病性鉴定结果表明,对玉米小斑病表现高抗的品种有天泰366、龙生3号和龙生209,占鉴定品种的3.19%;农单476、天华001、佳华909等22个品种表现抗病,占鉴定品种的23.40%;蠡玉151、宏瑞101、冀农321等47个品种表现中抗,占鉴定品种的50.00%;梦玉306、五谷631、宏瑞158等16个品种表现感病,占鉴定品种的17.02%;济玉517、陕单638、陕单618等6个品种表现高感,占鉴定品种的6.38%。对玉米弯孢霉叶斑病没有高抗品种;扶玉88、先耕303和东单2184这3个品种表现抗病,占鉴定品种的3.19%;宏瑞158、冀农366、冀农367等20个品种表现中抗,占鉴定品种的21.28%;安农9号、天华001、佳华909等43个品种表现感病,占鉴定品种的45.74%;冀农802、三北63、福玉69等28个品种表现高感,占鉴定品种的29.79%。4.对117个区试品种抗病性鉴定结果表明:对玉米小斑病表现高抗的品种有DH682、康瑞108和富瑞6号,占鉴定品种的2.56%;怀玉68、瑞邦16、明宇3号等28个品种表现抗病,占鉴定品种的23.93%;金良516、翔玉683、浚研0998等49个品种表现中抗,占鉴定品种的41.88%;佳玉34、祥农16、豫安006等29个品种表现感病,占鉴定品种的24.79%;GX26、金北126、德单142等8个品种表现高感,占鉴定品种的6.84%。对玉米弯孢霉叶斑病没有高抗品种;西蒙3358、先玉1773、高玉66和粒农16这4个品种表现抗病,占鉴定品种的3.42%;金良516、怀玉68、瑞邦16等41个品种表现中抗,占鉴定品种的35.04%;DH682、富瑞6号、HY107等54个品种表现感病,占鉴定品种的46.15%;玉兴198、景玉787、佳玉34等18个品种表现高感,占鉴定品种的15.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