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信念问题是一个复杂的跨学科问题,这种复杂的跨学科性,对研究者来说既是挑战,也是机遇。在现实生活中,人人都可以轻易地感受到信念问题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极端重要性,可是对信念尤其是社会主义信念问题的理论研究却微乎其微。信念问题学术地位和其政治地位之间的极端不平衡,成为本文最基本的研究动力之一。一、本书的基本观点和逻辑主线一般认为,社会主义信念弱化的原因是:苏东剧变、时代主题的变化、全球化的影响,等等。我们认为:这些原因仅仅是社会主义信念弱化的“外部因素”,不是社会主义信念弱化的根本原因;社会主义信念弱化的根本原因,必须深入到社会主义信念的内部去寻找。通过深入到信念内部进行研究,我们发现:社会主义信念是一个系统,由一系列子信念构成。随着社会历史条件的发展变化,社会的主要矛盾以及人民群众的阶段性利益都会随之发生变化,因此,不同的子信念就会上升为社会主义信念建设的主要方面。具体而言,在社会主义革命时期,由于革命的根本问题是政权问题,因此,社会主义革命信念就成为这一时期社会主义信念建设最集中的体现;而在社会主义革命成功之后,由于主要矛盾转移到“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与落后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因此,这一时期,社会主义发展信念成为社会主义信念建设的核心。由此可以看出,在社会主义信念建设的过程中,存在着不同子信念之间地位升降的发展过程,我们把这一过程称为“信念转型规律”。由此可以看出,对社会主义信念转型规律的忽视,是社会主义信念弱化最深刻的内部根源。第二个研究发现是:信念建设中存在着“效应相关规律”,即,最能体现社会发展主要矛盾的“子信念”的强化,可以促进社会主义信念的整体强化;而最能体现社会发展主要矛盾的“子信念”的弱化,也必然带来社会主义信念的整体弱化。根据这一规律,可以看出:作为社会主义信念目前最集中体现的社会主义发展信念的强化,必然带来社会主义信念整体强化。因此,现阶段社会主义信念建设的重点就集中到社会主义发展信念的建设上来。从强化社会主义发展信念的角度,可以看出:邓小平理论是强化社会主义发展信念的理论基础;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所取得的实践成就,是社会主义发展信念强化的实践前提;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则是强化社会主义发展信念的战略举措。“三个代表”为新时期的共产党员树立了明确的价值观和行为标准,这些行为规范都是在社会主义发展信念的指导之下确立的,因此,广大共产<WP=3>党员的身体力行,对于巩固人们的社会主义发展信念会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二,本书的基本框架与研究方法在考察“后冷战时代”的社会主义信念的基础上,本文分析了社会主义信念弱化的深层次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积极的应对思路。具体而言,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论述:导论:“后冷战时代”的社会主义信念。对社会主义信念的弱化之境和社会主义信念弱化的一般原因进行了分析。第一章:社会主义信念弱化的深层次原因分析。通过对社会主义信念本质、作用、发展变化研究,从理论的角度论述了社会主义“信念转型”规律,并指出对社会主义“信念转型规律”的忽视,是社会主义信念弱化的最深刻的内部根源。第二章:社会主义革命建设的历史研究。从社会主义革命信念建设的历史中,总结出社会主义革命信念建设的历史经验,为新时期社会主义信念建设提供历史借鉴。文章从历史事实的角度出发,进一步论证了社会主义信念建设中存在的“信念转型”规律。 第三章:社会主义建设信念的历史研究。从社会主义建设信念的历史研究中,不仅再次证明了信念建设过程中存在的“信念转型规律”,而且从中得出社会主义信念建设过程中存在着“效应相关规律”,因此,对新时期社会主义信念建设的研究,可以集中到社会主义发展信念上来。第四章:社会主义建设信念的内涵及其强化的思路。从社会主义信念建设的实际出发,文章认为:社会主义发展信念是社会主义信念现阶段最集中的体现,并在研究社会主义发展信念内涵的基础上,对强化的社会主义发展信念的手段进行了研究,提出“超越灌输”的“道德伦理化”建设思路;并从社会主义发展信念的角度,对“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进行了分析,认为:“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是新时期强化社会主义信念的重大战略举措,是对“以德治国”战略的具体实施和战略推进。结语:社会主义发展信念:复兴中华民族的根本。在这一部分里,集中阐述加强社会主义发展信念的重要性,并对新时期社会主义信念建设应该解决的几个基本问题,提出自己见解。文章的基本构架就是如此,而比构架更重要的,是正确的研究方法,这是使研究深入到问题核心的关键。第一,以马克思主义为理论指导,克服信念问题研究上的唯心主义。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研究社会主义信念,我们应该首先深刻理解社会主义信念与以往任何信念不同之处。同时更应该注意到社会主义信念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大作用,集中精力搞好社会主义信念建设。<WP=4>第二,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克服信念问题研究上的形而上学。信念问题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