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土壤产生的气态氮氧化物(NOx)不仅会影响空气质量和大气臭氧浓度,还会导致酸雨和全球变暖等一系列环境问题,很少有证据表明土壤中无机矿物的光催化活性会影响土壤中氮氧化物的转化。在裸露地表分布的土壤和岩石一般被认为对光不具有活性,而是通过为微生物提供进行新陈代谢的场所进而促进其中的物质转变,但是太阳光驱动着地球上和生物有关的光化学合成反应并且影响着地壳表面的地球化学过程。目前对自然条件下的无机光化学反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土壤产生的气态氮氧化物(NOx)不仅会影响空气质量和大气臭氧浓度,还会导致酸雨和全球变暖等一系列环境问题,很少有证据表明土壤中无机矿物的光催化活性会影响土壤中氮氧化物的转化。在裸露地表分布的土壤和岩石一般被认为对光不具有活性,而是通过为微生物提供进行新陈代谢的场所进而促进其中的物质转变,但是太阳光驱动着地球上和生物有关的光化学合成反应并且影响着地壳表面的地球化学过程。目前对自然条件下的无机光化学反应很少有报道,本文主要以地表常见的土壤和岩石作为研究对象,研究了它们的光催化特性以及对环境中常见气态污染物的光催化转换行为。本文研究了土壤类型、红壤粒径、红壤有机质含量和尿素施用量对NO的降解效率和NO2产量的影响,证明了含有大量铁、铝和硅氧化物的土壤颗粒能够在模拟自然光下直接将NO光催化转化为NO2和硝酸根离子,并且不同类型的土壤对NO的光降解活性差异较大(红壤24%,水稻土12%,栗钙土9%),这取决于样品的矿物成分和相关金属元素的含量。红壤对空气中1ppm NO有明显的光催化氧化作用(去除效率达到24%),其离子物种的选择性接近100%。土壤能在可见光下氧化外来的NO,还可以将固有的含氮化合物氧化成NO2从而在大气中排放,此外,红壤在光照条件下对NO的光催化氧化能力取决于颗粒大小的差异,这可能与不同粒径红壤样品的化学成分,表面积以及矿物结晶程度的变化有关,其中粒径较小的样品能提供更大的比表面积,增加光催化反应的活性样点,从而提升样品的光催化性能,但随着粒径改变,样品的成分也会改变,从而进一步影响反应效率。土壤中的有机质是土壤养分的重要组成,有机质对于光催化过程有重要影响,其能够减小NO气体和土壤的直接接触面积从而降低光催化反应速率,此外,有机物也是光生电子/空穴的受体,能够影响光电子的分离和再结合过程,一些有机化合物中的生色团可以吸收光,从而促进土壤有机氮化合物分解为NO2气体,同时,土壤有机质上吸附的-OH基团对于初始状态下NO2的生成可能很重要,因为它可以促进价带电子空穴中·OH的生成。农业生产中常用的氮肥尿素中存在N3-,其可以作为电子供体从而抑制NO的氧化。另一方面,尽管以半导体为基础的光催化脱氮技术被认为是绿色环保的,但其大规模应用仍然有限,因为必须降低光催化设施的成本以促进实际应用。本文研究了天然岩石(霞石正长岩、石灰岩和火山岩)粉末作为光催化建筑材料的潜力,并探索了它们对NO和VOC的光催化氧化影响。发现具有一定比例的铁、铝和硅氧化物的岩粉颗粒可以通过光催化作用降解NO气体,将其大部分转化为硝酸根离子而不是对环境危害更大的NO2。不同样品的降解性能因岩石类型而异,这与样品的矿物成分,比表面积,孔隙结构和形貌特性有关。在气体转化过程中,热载流子的光吸收和激发与岩石中的Fe,Mg氧化物有关。霞石正长岩粉末的光学带隙与α-Fe2O3相似,但其能级表现出与Mg Fe2O4相似的导带,这解释了为什么霞石正长岩比纯α-Fe2O3具有更高的光催化效率,霞石正长岩对空气中1 ppm的NO和甲醛气体的光催化氧化去除效率分别达到28%和20%,高于之前报道的纳米结构的纯赤铁矿光催化剂,这与霞石正长岩石粉末中的氧化铁与石英和其它金属元素发生掺杂形成的异质结有关。此外,霞石正长岩石粉末具有较高离子物种选择性,达到了89.3%,并表现出良好的可见光活性和可重复使用性。综上所述,本研究可能会激发新的土壤和肥料管理实践方式,旨在减少土壤氮的损失,同时为土壤氮循环提供新的见解,并为减少农业氮氧化物污染提供替代途径,尤其是对于光催化活性矿物含量高的土壤。也为光催化特性岩石在空气修复中的潜在应用提供了新颖而有趣的见解。考虑到现有空气污染治理技术的高额成本和环境限制,未来对于清洁建筑材料的选择思路可以向自然界中的天然材料转变,并在此的基础上进一步开发出相应的绿色节能清洁产品。
其他文献
离子的吸附与交换能力是土壤中最重要的物理化学性质之一,与土壤自净能力、土壤保肥能力、土壤侵蚀、土壤团聚体的形成和稳定密切相关。前人提出了众多描述土壤/黏土矿物界面离子交换吸附的模型,但大多都是经验或半经验模型,并不能很好地解释土壤中离子交换吸附动力学机理,这是因为人们忽视了矿物颗粒的表面所带电荷在固/液界面附近形成的高达10~8V m-1的非对称强电场。近年来,有研究者在考虑固/液界面存在非均匀强
大部分有机碳富集在土壤表层,降雨过程中雨滴对表层土壤结构的破坏,土壤颗粒受到雨滴击溅而破碎,有机碳释放,导致侵蚀带走的泥沙通常有机碳含量较高,随着径流的分离和搬运,密度较低的细颗粒和颗粒结合态有机碳随着径流优先转移,并且一部分有机碳暴露于易于发生矿化的生态环境当中发生矿化反应而释放,一部分随着径流迁移,分离的土壤连同土壤有机碳,在景观环境中输移和再分布。目前,次降雨过程中不同土地利用下径流碳与泥沙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禽蛋消费量逐年增长。为满足市场需求,家禽养殖数量剧增,且集约化和规模化程度越来越高。为节约成本,避免鸡只交叉感染等风险,形成了蛋鸡养殖场和育雏鸡场分离的养殖模式。由于雏鸡对环境敏感,这对集约化育雏鸡场的雏鸡生长环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我国北方寒冷的冬季,由于外界气温较低,规模化育雏鸡舍多采用能综合调控整个鸡舍供暖和通风换气的热水散热风机供暖系统进行集体供暖。夏季通常采用纵向
双酚A(BPA)是世界上生产和使用量最大的化工产品之一,被广泛应用于农药、涂料、增塑剂、阻燃剂、环氧树脂和聚碳酸酯等化工产品的生产,由于这些产品的频繁使用和低效处置,导致BPA可以通过多种途径进入环境,其类雌激素毒害作用会严重影响人类饮用水安全和身体健康。目前,废水中BPA的去除方法主要有吸附、混凝沉淀、生物降解、Fenton氧化、光催化氧化和臭氧氧化等方法,但这些技术存在降解效率低、处理时间长、
目的:分析近十年六西格玛管理在护理质量应用现状。方法:检索中国知网与万方数据库2012年1月至2021年12月收录的六西格玛管理应用于护理质量领域的实例类文献,借助End Note和Cite Space软件开展分析。结果:共纳入116篇论文。文献特征方面:2020年发文量最多,有19篇;论文分布于69种中文期刊,核心期刊发文占比7.76%;三级医院占比85.34%。文献内容分析方面:项目实施前涉及
矿区砷污染日益严重,由于雨水淋溶,大量的砷迁移进入周围环境中造成了不可忽视的影响。湖南省石门县黄水溪是典型的碱性溪流,其地层为碳酸盐地层。湖南石门雄黄矿开采了千年,大量的尾矿、矿渣等残留,持续污染周围环境。黄水溪作为该地区唯一流域深受其害。据调查,黄水溪中砷通量一年高达5.7 t,砷变化范围在0.25-10.43 mg/L之间,且随季节性变化而变化。尽管如此,关于黄水溪中砷浓度昼夜变化规律还未有研
农业面源污染是我国水体主要污染源,已成为影响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村生态可持续的重要因素。种植业排放的氮磷污染在整个农业源中占有较大的比例,控制好农田面源污染是实现农业面源污染有效防治的必经之路。在农田面源污染防治中,政府和农户之间存在互动的博弈关系,农户所追求的自身经济效益最大化与政府所追求的整个社会利益最大化之间存在利益冲突,这是农田面源污染防治乏力的一个重要原因。因此,本文基于演化博弈理论,对
近年来,伴随着深度学习研究的热潮,人脸识别研究有了全新的进展。特别是近两年因为新冠肺炎疫情的原因,遮挡人脸识别的需求急剧增加,基于遮挡人脸识别技术的研究也呈现出“百花齐放”的形式,并且已经被广泛应用到很多现实场景中,如安防、交通、娱乐、刑侦等。与此同时,许多研究表明了深度学习模型面临着许多安全隐患问题。其中,在人脸识别任务中,通过对人脸图像进行微小的扰动,就可以使识别模型出现错误识别的情况。所以,
耕地土壤的镉(Cd)污染对农产品安全和人群健康构成了严峻威胁。稻田淹水管理是调控水稻Cd富集的有效措施之一,可有效地降低稻米中Cd累积。但是,在水稻生产中,常存在因水稻高产需要或气候条件导致的稻田发生土壤交替淹灌现象。稻田土壤水分管理过程中铁氧化物的形态转化对土壤Cd活性和水稻Cd累积具有重要影响。不同水分管理替条件下,土壤中铁氧化物体系形态转化特点及其驱动因素各异,外源铁及其氧化物作为土壤Cd活
紫色土是我国西南地区典型的非地带性土壤,也是三峡库区主要的农业土壤。研究发现由于人类活动和自然因素的影响,发育程度较浅的紫色土近年来也面临着严重的酸化问题。已有研究发现紫色土的酸化特征不同于黄壤、红壤等地带性酸性土壤,但紫色土具体的酸化机理尚无定论。因此,为揭示紫色土的酸化机制,有必要对不同类型紫色土的酸度特征和酸缓冲性能展开系统研究,这对紫色土酸化阻控和改良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本研究首先优化了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