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临床特征构建预测宫腔粘连患者术后复发概率的列线图模型

来源 :重庆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oshuin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及目的:宫腔粘连(IUA)是女性继发性不孕的最常见病因之一,由此导致的不孕率高达43%。随着国家三胎政策的推广,帮助IUA患者取得生育机会变成一项迫在眉睫、关乎人民生活的重要卫生议题。宫腔镜下宫腔粘连分离术(TCRA)是目前治疗宫腔粘连的主要方法,但治疗效果尚不理想,其术后复发率高、妊娠率低。有研究表明,复发患者比非复发患者具有更差的临床结局。此外,预防术后再粘连是治疗术后复发的关键。然而,目前影响IUA患者术后复发的因素尚不明确,且针对预测宫腔粘连术后复发的研究也十分有限。故本研究旨在探讨IUA患者术后复发的影响因素,并运用统计学方法构建并验证临床预测模型,从而为IUA患者术后个体化随访管理提供临床借鉴。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20年12月于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接受TCRA的717例IUA患者,对所有IUA患者临床资料包括年龄、病程、孕产史、既往各种宫腔内操作史、宫腔内操作次数、术前IUA的严重程度、术中情况以及TCRA术后疗效、粘连复发、妊娠、活产与术后分娩者的胎盘情况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共纳入656例,将2014年1月至2018年12月的病例作为建模组n=436例(66.5%),将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的病例作为验证组n=220例(33.5%),其中未复发420例(64.0%),复发为轻度IUA 36例(5.5%),复发为中重度IUA 200例(30.5%),术后总复发236例(36%)。本研究发现随着术后复发及其复发粘连严重程度的增加,IUA患者的手术有效率、妊娠率及活产率均呈下降趋势,术后分娩者的异常胎盘率呈上升趋势,均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均<0.05)。故有必要通过LASSO回归模型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术后复发为中重度IUA的预测因子,从而建立IUA患者术后复发为中重度宫腔粘连的概率预测模型并绘制列线图。并且从模型的各预测因子是否存在共线性干扰、区分度、校准度、临床有效性、内外部验证这几方面全方位评估预测模型。结果:建模组中术后复发为中重度IUA有133例(30.5%),验证组术后复发为中重度IUA有67例(30.5%)。在建模组中,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病程≥1年(P=0.005)、不孕(P=0.009)、闭经(P=0.025)、肌性粘连(P=0.049)、粘连面积>2/3(P<0.001)、术中未放置宫内节育环(P<0.001)、术前TCRA次数≥3次(P=0.010)及术前宫腔操作次数≥2次(P<0.001)是IUA患者术后复发为中重度宫腔粘连的独立危险因素。将上述8个指标作为预测因子纳入预测模型并绘制列线图。本研究预测模型的各预测因子方差膨胀因子检验值(VIF值)均<5,排除了变量之间多重共线性干扰问题。建模组预测模型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26,敏感度为0.820,特异度为0.762,准确度为0.775,提示模型区分度良好。建模组预测模型的校准图显示模型预测值与实际值较好的一致性,一致性指数(C-index)为0.825(95%CI,0.763–0.887);联合模型Hosmer-Lemeshow检验结果P>0.05,两者均提示模型校准度良好。建模组预测模型的决策曲线分析法(DCA)中显示6%-98%的有效阈值内时,在临床应用上是获益的,提示模型具有较高的临床实用价值;再结合ROC曲线中的cut-off取值29%,整体的临床净获益约20%左右,同样提示模型具有较高的临床实用价值。本研究预测模型内外部验证同样优秀。在建模组中,将列线图预测的概率>最佳阈值(29%)的患者定义为术后复发为中重度IUA高危组,反之定义为低危组。结果显示,高危组手术有效率、术后无复发率、妊娠率及活产率均低于低危组,而其术后分娩者的异常胎盘率高于低危组,均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均<0.05),再结合DCA曲线表明术后复发为中重度IUA的高危患者在29%-98%的有效阈值内时,在临床应用上是有效的。结论:1、病程≥1年、不孕、闭经、肌性粘连、粘连面积>2/3、TCRA术中未放置宫内节育环、术前TCRA次数≥3次、术前宫腔操作次数≥2次是本研究中术后复发为中重度IUA的独立危险因素。若病人同时具有以上危险因素愈多,则预测术后复发为中重度IUA的风险也愈高,故此时需对其做好术前全面宣教,并进行更为积极的治疗、术后随访与及早的干预,以期达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的目的。2、由上述这8个因素我们初步构建术后复发为中重度IUA的概率预测模型,并以列线图方式呈现,简单、可视化、能够量化预测结果,便于临床使用,且具有较高的预测效能和临床实用价值,在IUA患者个体化术后随访与治疗的制定有一定的指导意义。3、在本研究预测模型实际应用中,在29%-98%的有效阈值内时,可进一步出筛选术后复发为中重度IUA的高危患者,便于指导IUA患者个体化的术后管理。对于术后复发为中重度IUA的高危患者,需要采取更加积极的治疗措施、术后随访与及早的干预,以期尽可能地预防术后再粘连;给术后不易复发为中重度IUA的患者积极提供生育机会,尽可能地避免延误其良好的生育机会。
其他文献
目的:研究持续性房颤射频消融术后P波向量振幅与术后房颤复发的关系。方法:本研究纳入84例持续性房颤患者(56名男性,28名女性),患者均首次行射频消融术。根据随访结果将所纳入患者分为房颤复发组和房颤未复发组。在手术后1天内完善12导联普通心电图并记录,使用电子测量系统测量最大P波时限(PWDmax)、P波离散度(Pd)、P波振幅(PWA)和基于PWA计算的P波向量振幅(PVM),比较两组之间上述指
学位
目的:本研究旨在了解糖尿病与非糖尿病患者中使用唑来膦酸发生急性相反应的情况、其影响因素以及对依从性的影响并进行对比分析,从而对骨质疏松合并糖尿病患者使用唑来膦酸提出恰当的临床建议。方法:本研究纳入了2013年1月至2022年1月于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输注唑来膦酸的骨质疏松症共471例病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是否患有糖尿病分为糖尿病组与非糖尿病组,根据是否发生急性相反应(Acute
学位
目的:冠心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CHD)是冠状动脉管腔狭窄或闭塞导致心肌缺血缺氧或坏死引起的心脏病,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病。冠状动脉钙化(coronary artery calcification,CAC)不仅是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还与其严重程度、心血管事件及全因死亡率等密切相关。目前已有多项研究证实血清中胎球蛋白A(fetuin-A/AHSG)与心血管钙化呈负相
学位
目的:对比探究渗出型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患者在“T&E”治疗方案不同注药间隔调整度下的治疗效果、注药次数及治疗负担,从而为我国临床指导用药提供一定依据。方法:本研究为一项前瞻性研究,拟收集2018年08月至2021年03月于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眼科诊断为w AMD且从未接受相关治疗的患者。每次治疗均为玻璃体腔注射0.5mg康柏西普,采用“T&E”治疗方案,“Treat”:开始时每月1次,共3次玻
学位
目的 基于实验室历史检测结果(n)以及生物学变异(biological variation,BV)数据,建立成都市郫都区中医医院医养中心老年人血清总蛋白(total protein,TP)和清蛋白(albumin,ALB)水平个性化参考区间(personalized reference interval,prRI)并进行验证,为医养中心老年人的健康管理提供评估帮助。方法 利用欧洲临床化学和实验医学
期刊
目的:研究低分化喉鳞癌患者的临床特征,并分析影响其预后的因素。方法:2011年2月至2019年12月于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耳鼻咽喉科行手术治疗的喉鳞状细胞癌患者,通过筛选,79例低分化、259例中分化及159例高分化喉鳞癌患者的临床及随访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低分化、中分化与高分化三组患者的性别、吸烟史、饮酒史、年龄≥60岁或<60岁等无统计学差异(P>0.05),肿瘤部位、T分期、淋巴结
学位
目的:本临床研究的目的是调查经皮椎体成形术(PVP)用于治疗转移性脊柱肿瘤患者的临床疗效及探究术后发生骨水泥渗漏的风险因素。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015年1月至2020年12月于我院行椎体成形术治疗转移性脊柱肿瘤的64名患者(总计113个椎体)。患者的各项临床指标:包括年龄、性别、体重指数(BMI)、烟酒史、化疗史、放疗史、原发肿瘤类型、病变椎体节段、有无其他内脏转移、椎体塌陷程度、有无后壁破
学位
在“生命的诞生”教学中,结合与生命起源相关的重要观点,以图尔敏论证模型为思维建构工具,以互动式生物学话剧为主线活动形式,引导学生进行观点论证,发展学生的科学思维,促进学生开展深度学习。
期刊
背景:早发性心肌梗死患者发病年龄较年轻,男性、吸烟、高血压及2型糖尿病是其常见危险因素。虽然早发性心肌梗死患者临床症状较轻,但是其死亡率仍较高。研究发现动脉硬化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相关,动脉硬化受年龄影响较大。但目前暂无早发性心肌梗死患者动脉硬化与冠脉病变关系的报道。目的:探索早发性心肌梗死患者动态动脉硬化指数(ambulatory arterial stiffness index,AASI)与冠脉
学位
糖尿病与心力衰竭之间互相影响。糖尿病患者伴心力衰竭的发病率约10%—40%,预后差。Framingham心脏研究报道,糖尿病者心力衰竭发病率高。糖尿病患者可观察到两种不同形式的心力衰竭,一种是糖尿病合并冠心病,表现为典型的心室收缩功能障碍;另一种是糖尿病性心肌病。糖尿病性心肌病早期为左心室肥厚、舒张功能不全,晚期表现为收缩性心力衰竭。其发病机制是多因素的,主要为胰岛素抵抗和高血糖。糖尿病性心肌病患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