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历史证明20世纪70年代出现的小额信贷是缓解贫困、促进就业的有效方式。中国小额信贷的历史只有十几年的时间,但是发展迅速,尤其是2005年以后,在政府和央行的推动下,农村信用社小额信贷项目全面铺开,“只贷不存”的商业性小额贷款公司成立,民间资本进入小额信贷市场,加上现有的300多个非政府组织小额信贷机构,使得小额信贷得到了迅猛的发展,在反贫困和发展农村金融等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然而,我们也注意到,我国小额信贷的发展状况仍然难以满足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面临着诸如机构设置、产权安排、赢利、风险规避等重要难题。本文从中国农村小额信贷的实际出发,首先对我国农村小额信贷制度变迁和国外农村小额信贷实践进行分析,进而对我国小额信贷制度绩效进行评价,并总结出国外小额信贷对我们有益的经验启示,在对福利性小额信贷制度模式和制度性小额信贷制度模式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适合我国国情的综合小额信贷制度模式,最后从组织管理体系、产权制度、利率确定、风险控制四个方面具体分析我国农村小额信贷的管理问题。本论文的主要内容如下:第一章,导论。本章是对论文的整体规划,它在确立论文研究主题的基础上,通过对国内外研究动态的分析,确定了论文的研究思路、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并对论文的创新之处做了说明。第二章,中国农村小额信贷制度变迁及制度绩效评价。本章运用新制度主义有关制度变迁的理论,对我国小额信贷制度变迁进程进行总体性概括和评价。中国小额信贷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大体经历了五个阶段,目前有六种小额信贷类型。采用目标法进行评价指标的选择,根据“对制度的评价可以转化为对制度目标和功能实现程度的评价”这个思想,以小额信贷配置效应、经济效应、公平配置效应为表现,设计了农村小额信贷制度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并构建小额信贷制度绩效多级综合评价模型。农村小额信贷制度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主要由三部分构成,一是信贷机构绩效评价;二是农户信贷绩效评价;三是信贷社会绩效评价。以山西省平遥县小额信贷为例,利用评价模型对其进行制度绩效评价,评价结果为“中”。说明该县小额信贷制度绩效总体一般,还有比较大的提升空间。第三章,国外农村小额信贷实践经验及启示。国际小额信贷几十年的实践,可以分为试验初期阶段、不断探索阶段、持续发展阶段三个阶段。国外农村小额信贷实践经验体现在以下几点:采取不同的政策支持是其基本做法,选择适合自己国情的小额信贷制度发展模式,商业化、可持续性是小额信贷制度发展的“新模式”,强调小额信贷监管是其基本内容。国外农村小额信贷实践给我们的有益启示:从福利型向商业型转变是未来小额信贷的发展方向,商业性小额信贷的利率也要遵循市场化原则,自身内功扎实是小额信贷机构健康发展的基础,加强规范和监管是小额信贷发展的必要保证,借助外部资金、技术和管理力量。第四章,中国农村小额信贷制度模式及选择。本章在对福利性小额信贷制度模式和制度性小额信贷制度模式进行分析的基础上,认为,我国农村小额信贷制度应该选择综合小额信贷制度模式。综合小额信贷制度模式的实质是小额信贷发展的占优均衡:福利主义宗旨与制度主义机制的有机融合,它是一个机构多元化、竞争性充分、高效率的农村小额信贷制度模式。第五章,中国农村小额信贷组织管理体系构建。鉴于我国农村小额信贷组织多头、无序的管理现实,本章设计了我国农村小额信贷的“三位一体”组织管理体系,即农村小额信贷资金管理组织体系、农村小额信贷协调组织管理体系和我国农村小额信贷监管组织体系,以实现我国农村小额信贷的统一化协调和管理。第六章,中国农村小额信贷机构产权制度优化。我国农村小额信贷的发展与实践表明我国农村小额信贷的开展仍然以正规金融机构(农村信用社)为主,在改制过程中的农村信用社产权制度安排很不合理。为了农村小额信贷的发展,必须改善其产权制度。本章对农村正规金融机构小额信贷产权制度和产权制度绩效进行分析和比较,并对其合理的制度安排提出了政策建议。第七章,中国农村小额信贷利率分析与确定。本章回顾了中外文献关于小额信贷利率问题的研究,利用两个小额信贷利率理论模型:盈亏平衡法和Rosenberg模型的基础,选取盐池县妇女发展协会小额信贷服务中心信贷项目作为案例,在做出研究假设的条件下,利用目前可获得的数据资料估测出了两组重要的小额信贷利率水平:在不考虑把各种捐赠、政府补贴等资金纳入成本,只考虑当前机构实现盈亏平衡的情况下和在考虑到小额信贷机构未来要走出对捐赠和补贴的依赖,走自主商业化经营并且可持续发展壮大的情况下,样本小额信贷项目所必需的利率水平。根据对典型案例的估算,估计市场实收有效利率水平在15%~25%左右的区间。第八章,中国农村小额信贷风险控制策略。农村小额信贷风险表现形式多种多样,主要有:自然风险、市场风险、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利率风险,农村小额信贷风险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农村小额信贷风险控制应该通过加强信用评价,规避信贷风险;通过完善贷款程序,分散信贷风险;通过加强贷款管理,抑制信贷风险;通过建立准备制度,补偿信贷风险;通过处理风险贷款,消化信贷风险。应该完善信贷风险控制体系、加强小额信贷机构信贷风险控制保障措施、建立良好的小额信贷机构信贷风险控制外部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