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观察针刀松解术对椎动脉型颈椎病兔局部肌肉组织形态学的改变和血清-氧化氮(NO)、血浆内皮素(ET)含量的影响,探讨针刀疗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作用机制。方法:将40只健康的普通级新西兰家兔,按照随机方法等分为造模组和非造模组,非造模组不参与造模和治疗,维持常规饲养,造模组采用硬化剂注射法制备模型,模型制备结束后,采用TCD检测2组新西兰家兔左侧椎动脉和基底动脉的平均血流速度、血流搏动指数和血流阻力指数,进行组间比较,并且对造模组家兔进行体征评估,确定造模成功。将造模成功的15只家兔随机等分为针刀组、电针组与模型组,针刀组进行针刀松解术干预,5天干预1次,2次为1疗程,共干预2个疗程;电针组采取电针治疗,1天治疗1次,每次20分钟,10次为1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模型组不予以干预,仅作为针刀组和电针组的对照组;从非造模组中随机选取5只家兔作为针刀组、电针组和模型组的空白对照组(简称空白组)。连续规范化治疗结束后,对4组动物进行造模部位肌肉组织剖取和耳缘静脉取血,采用病理学HE常规染色法,光镜下观察肌肉组织形态学变化,分别应用硝酸还原酶法检测血清NO含量和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浆ET含量,比较组间差异性。结果:(1)硬化剂注射法能成功制备CSA的兔模型。(2)光镜下组织形态学变化: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肌细胞重度坏死,坏死处肌细胞消失,间质存在中度单核细胞炎性浸润,且出现瘢痕组织;电针组肌细胞中度坏死,间质存在轻度的炎性细胞浸润,伴轻度纤维组织增生;针刀组肌细胞轻微坏死,间质未见明显的炎性细胞浸润,并儿针刀干预部位出现结缔组织填充,但未出现肉芽组织或瘢痕组织。综上:针刀干预相较于电针疗法能较快的促进炎性细胞的消散,良性而持续的改善病变肌肉组织,并促使其向正常骨骼肌组织修复。(3)模型组血清NO含量显著低于空白组(P<0.01),同时血浆ET含量显著高于空白组(p<0.01);针刀组、电针组血清NO含量与模型组相比显著升高(p<0.05),血浆ET含量显著降低(p<0.05);针刀组血清NO含量与电针组相比变化并不显著(p>0.05),不具备统计学意义,但血浆ET含量显著降低(p<0.05),有统计学差异。综上:针刀干预和电针疗法均能通过提高CSA兔血清NO含量而同时显著降低血浆ET含量治疗CSA,并且针刀干预治疗CSA在整体效应上优于电针疗法。结论:针刀疗法在宏观组织形态层面通过促进炎性细胞消散,改善肌肉组织修复,缓解了炎性病变和瘢痕组织对椎动脉的压迫;在微观生化视角通过提高血清NO含量而同时降低血浆ET含量,使椎动脉恢复到正常的生理舒张状态,保证了脑组织的正常灌注,进而达到治疗CSA的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