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1世纪以来,在全球化与信息化的背景下,世界文化发展趋势呈现出多元化、国际化的特点,同时面临着机遇与挑战共存的局面。中国经济崛起之后,公众越来越关注文化建筑和建筑的文化意义,呼唤大规模建设潮中缺失的文化性。"文化建筑"既可被理解为"承载文化内容"的"建筑实践",也可被理解为"建筑作为媒介"的"文化实践"。作为"文化的容器"和"文化的媒介",它是容纳文化活动的载体和传播文化信息的媒介,并通过对地域文化和场所特质的诠释,建立人、建筑与环境三者之间的紧密联系,在此基础上,创造文化的价值,展现文化的魅力。当代文化建筑场所精神的营造有利于塑造当代文化建筑的场所感,提高城市空间的价值和文化生活的品质。丹麦当代文化建筑在场所结构和场所现象层面对场地地理要素、历史要素和城市空间要素的回应,是对场所特质的表达,从而使人们对场所产生认同感和归属感。论文从客观的建筑与场地关系的角度,总结在自然环境中和城市语境下对场所精神的营造策略;从主观的人与环境关系的角度,总结人如何在行为活动和体验感知的过程中建立人与周边环境的关系;把客观场所特质的表达与人的空间体验相结合,从而进行场所精神的营造。本论文以场所精神理论为意识指导,结合丹麦建筑师的场所观念,解读丹麦当代文化建筑与场地的关系。对具有代表性的当代文化建筑进行考察分析,从场所营造和人的体验两个层面,总结场所精神营造的设计策略,为我国当代文化建筑设计提供可借鉴的设计思路和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