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中国对外开放以来,中国制造业借由劳动禀赋承接了大量发达国家加工组装等工序的产业转移。据资料显示,中国制造业所有行业的垂直专业化率都超过了20%,其中电子通讯设备,通用专用设备制造、电气机械、仪表等技术密集型行业垂直化专业化率超过40%。这一事实反应了中国制造业整体的自主研发能力弱,产品附加值低的现状。同时,中国物流业的总体发展水平仍然偏低,呈现效率低,费用高,规模小等问题。两业的联动发展将是破解中国物流业,制造业难以发展,相互抑制这一死循环的一个重要途径。因此,课题围绕两联动特征,联动水平,不同地区差异及未来发展趋势具有现实必要性。研究成果能够为企业及学者清楚认识中国目前两业联动水平及基本特征提供依据,能够为认知中国两业联动的未来趋势提供了依据,具实践意义。基于投入产出法,通过1995,2002,2007中国,英国,美国,日本及巴西的直接消耗系数比较及趋势分析,发现中国物流业依靠实物要素投入为主,对自身及其他服务业的依赖很低,与其他三个物流强国刚好相反;化工类制造业与物流业间的互动表现明显活跃于其他制造类子行业;两业联动的一个重要特征表现为物流业对制造业的需求会逐渐转变为对自身或其他服务业的需求,最终将强于对制造业的需求。同时,通过格兰杰因果检验及中国30个省份的直接消耗系数比较,进一步发现中国制造业的发展对物流业的发展没有起到显著的拉动作用,两业呈现非对称状态;处在中国工业水平第三阶层的省份的物流业水平偏低,需要付出超出全国平均水平的物流消耗才能支撑当地的制造业需求。上海,北京,江苏,天津,内蒙古五省市呈现较高水平的两业联动,广东,浙江,山东,辽宁,福建五省两业的联动水平较低。最后从政府及企业角度提出应区别对待物流业与制造业的联动模式,区别对待东中西地区的两业联动;区别对待制造业各子行业与物流业的联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