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检测食管癌患者围术期外周血浆β-内啡肽(β-endorphin, β-EP)、P物质(substance P, SP),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TNF-α) 、γ-干扰素(interferon,IFN-γ) 和白细胞介素-2(interleukin,IL-2)表达的动态变化,观察高乌甲素静脉应用和硬膜外复合局麻药对食管癌患者术后的镇痛效果;分析不同术后镇痛方法对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ASAⅡ-Ⅲ级,病理诊断明确,术前未经放化疗、近期内无明显感染史,心、肺、肝、肾、内分泌及免疫功能无明显异常的食管癌择期手术患者45例。凡术中或术后给予免疫抑制剂治疗以及有异体输血者均被排除。将患者按照术后镇痛方法的不同随机分为三组(每组15例):A组为对照组,术后当患者自诉疼痛难忍时每次肌注哌替啶50mg;B组为高乌甲素静脉镇痛组;C组为硬膜外高乌甲素镇痛组。术前30分钟肌注安定0.2mg/kg、阿托品0.01 mg/kg。C组患者于T7-8或T8-9间隙进行硬膜外穿刺,置入硬膜外导管4cm,平卧后注入2%利多卡因4ml,确定导管在硬膜外腔后麻醉诱导。采用静脉滴入芬太尼2-4μg/kg,咪达唑仑0.1-0.3mg/kg,罗库溴铵0.6-0.8mg/kg,肌松良好后经口明<WP=4>视气管插管,接麻醉机(Drager SA-2,美国)机械控制呼吸。潮气量10-12ml/kg,呼吸频率为10次/分钟,氧流量1-2L/min,吸呼比为1:1.5。术中吸入2%-2.5%异氟醚间断应用维库溴胺维持麻醉,必要时静滴芬太尼50-100μg调节麻醉深度。术中监测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血氧饱和度(SpO2)。B组术后连接静脉镇痛泵(WZ-6520-05型),药液为高乌甲素3.5mg/kg,用生理盐水稀释至100ml,注入速度2ml/h,连续48小时镇痛;C组术后连接硬膜外镇痛泵(WZ-6522-05型),药液为高乌甲素16mg加入0.75%布比卡因45mg,用生理盐水稀释至200ml,注入速度5ml/h,连续48小时镇痛。手术结束前30分钟,B、C两组患者均缓慢静注高乌甲素4-6mg。所有患者均于术前、术毕及术后6、24、48小时抽取肘静脉血2ml,测定血浆SP、β-EP活性。抽血同时记录患者的平均动脉压、心率和血氧饱和度,此外,术后6、24、48小时,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对疼痛程度进行评估(无痛为0分,最大疼痛为10分),询问患者对镇痛的总体满意程度,并记录有无恶心、呕吐、呼吸困难、皮肤瘙痒等副作用。再分别于术前、术毕、术后24、48、120小时抽取肘静脉血3ml,测定血清TNF-α、IFN-γ及IL-2 的浓度。 结果: (1)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血氧饱和度(SPO2)的变化A、B、C三组患者术毕、术后6 h、24h各时间点均略高于术前,但差异不明显(P>0.05)。三组患者组间差<WP=5>异不明显。A组术毕和术后6、24、48hHR明显高于术前,有显著性差异(p<0.05)。B、C两组患者术毕、术后6 、24、48h各时间点与术前及A组相比,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患者术后常规吸氧,SPO2维持在96%-99%,三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2)镇痛效果及副作用发生情况 B、C两组术后6 、24、48h各时间点的VAS评分均明显低于A组,差别具有显著性(p<0.05)。B、C两组间,C组术后6、24、48h各时间点的VAS评分明显低于B组(P<0.05)。术后镇痛的总体满意度结果显示,B、C两组明显优于A组(P<0.01),C组的总体满意度略高于B组,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所有患者未发生缺氧和低血压现象以及其它与麻醉和镇痛有关的副作用。(3)血浆神经肽的变化 A组患者术毕、术后6、24、48h β- EP的含量明显高于术前,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B、C两组术毕β- EP明显高于术前(P<0.05),但术后6、24、48h各时间点与术前相比均无明显差异(P>0.05)。B、C两组术后6、24、48h各时间点β- EP含量均明显低于A组,差别具有显著性(P<0.05),B组略高于C组,但两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A、B、C三组患者术毕SP含量都略低于术前,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三组患者术后6、24、48h各时间点与术前、组间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4)细胞因子的变化 A组术后24、48h TNF-α浓<WP=6>度明显高于术前(P<0.01);B组和C组术毕及术后24、48h与术前相比差异不明显(P>0.05)。B组和C组术后24、48h明显低于A组(P<0.05,),但两组间差异不明显(P>0.05)。A、B、C三组术毕及术后各时间点IFN-γ与术前相比差异不明显(P>0.05),组间各时间点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A组术毕、术后24、48h IL-2浓度明显低于术前(P<0.01),术后120h仍低于术前,但差异不明显(P>0.05);B组和C组术毕明显低于术前(P<0.05),术后24、48h与术前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组间A组术后24、48小时明显低于B、C两组(P<0.05),B、C两组间差异不明显(P>0.05)。结论:1. 高乌甲素作为一种中药制剂,硬膜外和静脉都可应用,但硬膜外复合局麻药镇痛组优于静脉镇痛组。2.手术后血浆β-内啡肽含量明显升高,说明手术创伤能引起强烈的应激反应,本实验有效的术后镇痛能降低其含量,从而缓解应激。3.细胞因子在创伤应激反应中的作用至关重要,高乌甲素术后镇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