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软钢阻尼器装置研究

来源 :重庆交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oolyangb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是处于世界两大地震带上的地震多发国,近几年几次灾难性的地震对国家造成了巨大损失。桥梁作为交通工程的咽喉要道,几次较大的地震均产生了不同程度、不同范围的破坏,如落梁、墩柱损坏甚至倾覆。因此,提高桥梁的抗震性能得到了国内外各个专家学者的高度专注,并提出结构振动控制是桥梁抗震的一种有效手段,利用安装在桥梁上的阻尼器的进行耗能减震,提高桥梁结构的抗震性能。目前应用于桥梁结构的阻尼器形式和结构都相对较为复杂,耗能机理也各不相同,大多仍处于研究阶段,实际应用也相对较少。于是本文提出一种具有明确受力的机理、优越的耗能性能、构造简单、便于加工及更换、成本较低等优点的新型软钢阻尼器。本文主要的研究工作如下:罗列了桥梁震害的主要形式和原因,阐述了桥梁结构振动控制的思路、特点和分类。详细介绍了结构振动控制中被动控制里的耗能减震技术,作为提出阵列型新型软钢阻尼器的背景依据。回顾了国内外金属软钢阻尼器的研究现状和发展的方向,为新型软钢阻尼器的提出提供了思路。通过简化软钢阻尼器的力学模型,对其进行力学分析,设计出新型软钢阻尼器的合理形状,保证了新型软钢阻尼器合理的受力机理,优越的耗能性能。利用有限元对提出的阵列型新型软钢阻尼器进行数值模拟和参数分析。数值模拟结果得出阻尼器的荷载位移滞回曲线、骨架曲线、耗能系数等性能指标,分析了阻尼器在往复位移下的应力、应变、变形的详细过程。研究了几何参数高度H,半径R、内缩半径D,耗能钢棒数量n对阻尼器耗能性能的影响。制作了足尺的新型软钢阻尼器试件,对阻尼器进行同数值模拟相同加载制度下的拟静力试验。试验结果与有限元分析结果较为接近,验证了数值模拟的正确性和新型软钢阻尼器较为优越的耗能性能。最后,论文针对常见的多跨简支梁桥,对应用新型软钢阻尼器的有控结构和无控结构开展动力时程分析。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新型软钢阻尼器有效改善了桥梁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动力表现,体现出了新型软钢阻尼器较为优越的耗能减震性能。
其他文献
开展水流紊动对细颗粒泥沙形态和沉速影响的试验研究,有助于深入认识三峡库区的细颗粒泥沙的淤积特性对于库区水利调度、安全维护、航道治理、污染整治都有重要意义,然而在原位实时测量粘性泥沙絮凝沉降形态与沉速的技术还不够成熟需要进一步提高,才能够更好的研究泥沙运动的相关规律。因此本文设计了一种利用絮体分离室提高清晰度的图像采集、处理、分析系统并采用试验模拟的方法研究紊动对细颗粒泥沙絮凝沉降形态和沉速影响,分
水泥混凝土整平机广泛应用于室内地坪和室外地坪的整平工作,是一种能够使得水泥混凝土路面平整度达到规定标准的机械设备,水泥混凝土整平机可以满足面积大且平整度、水平度要求高的施工。整平作业过程中,路面平整度不仅与水泥混凝土的材料、粘度有关,也与整平机所施加的激振力、行驶速度以及整平板振动频率等因素有关,整平机作用在水泥混凝土路面上,两者是一个相互影响的整体。本文依托江苏莱赛激光装备有限公司开展水泥混凝土
全、半封闭声屏障具有很好的降噪效果,但在铁路上应用较少。京雄城际桥梁地段全封闭声屏障为国内外首例时速350 km高速铁路桥梁全封闭声屏障,为研究其降噪效果,建立声学有限元-无限元模型、设立边界条件和等效声源等,通过全真仿真模拟对全封闭声屏障降噪效果进行预测。结果表明,实施全封闭声屏障后,其插入损失值在20.2~20.5 dB(A)之间;同时发现在声屏障内侧设置吸附材料后,全封闭声屏障内部混响场总噪
衬砌开裂是公路隧道中最常见的一种病害,对隧道工程质量及运营交通安全都会造成严重影响。在不同荷载作用下,隧道衬砌开裂最终可能演变至隧道掉块事故。因此,需要对裂损衬砌结构进行承载能力评估和安全性评价。目前,国内外研究还没有搞清楚隧道衬砌裂缝扩展的空间演变规律以及衬砌开裂与掉块之间的关系,也没有针对衬砌掉块的综合性分析方法。本文分析总结了不同荷载模式下隧道衬砌裂缝的三维扩展规律,采用3DEC软件建立了裂
隧道内路面结构有其特殊的工作环境,隧道内路面处于相对封闭的环境内,受阳光、雨水等因素直接影响较少,而且隧道内温度场变化、下承层强度也与一般路段不同,且渠化交通严格、加减速频繁,隧道路面的使用性能及荷载作用下的力学响应也有其自身的特点。本文在调研隧道路面结构组成、病害类型、环境特征等的基础上,通过数值模拟手段对隧道复合式路面、柔性路面、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等三种形式的路面结构的应力应变响应特征进行了研
如今“绿色出行”的理念越来越深入人心,居民们在进行出行目的地距离不远的出行方式选择时,更倾向于选择步行,因此关于行人交通的研究内容也逐渐丰富和细致,涉及行人过街行为、行人交通组织、行人交通流等多个方面。虽然已经有学者发现行人具有个体差异,大多数情况下行人流是具备异质性的,这一点类似于车流,而且在早期的交通工程的研究中,车辆折算系数被学者作为重要参数进行研究,关于车辆折算系数的研究内容也逐渐成熟,但
随着钢-混凝土组合结构的发展与对桥梁美学的追求,钢-混组合连续梁-V腿连续刚构桥作为新兴桥型在一些场景得到了应用。钢-混组合连续梁-V腿连续刚构桥的特点是:主梁采用钢-混凝土组合截面,钢主梁在纵桥向全桥连续,同时又与下部钢V腿固结形成V腿刚构体系。由于V腿墩对主梁的支撑能够减小主梁的计算跨径,故钢-混组合连续梁-V腿连续刚构桥的跨径明显比一般采用竖直墩的钢混组合梁桥大,有利于增大钢-混凝土组合结构
随着现代泵送混凝土浇筑工艺发展,钢管混凝土结构成为绿色建筑与建筑工业化的解决方案之一,若应用高强钢管将能进一步提高结构承载性能。然而,随钢材强度的增高,相同承载力下可以减小构件截面尺寸,使高强钢构件的局部失稳问题也较普通钢构件更为突出。国内外设计规范针对这一问题限定了板件的宽厚比限值,随着强度增高,宽厚比限值越小,这将制约高强钢在大宽厚比截面构件中的应用。理论研究表明,波形数较少的板件整体受压屈曲
在新一轮城市公交服务创新升级,新型基础设施加强建设,以及面向效率的城市发展背景下,论文针对常规公交线路运行计划失效的典型问题——公交串车,将车头时距作为主要研究指标,围绕“探析公交车头时距的影响因素及作用关系”和“加强常规公交线路运行稳定性”两个核心问题,结合公交轨迹数据,对公交串车现象的机理特征和控制策略展开探析。首先,针对原始轨迹数据记录重复和点位偏移的问题,采用邻域分析和时序化方法,对原始数
本文通过对珠江水系水位、船舶、桥梁的特点分析,在综合现有各类船舶撞击监测预警方法的基础上,结合珠江水系桥梁量大面广、中小桥密布的特点,分析了珠江水系桥梁船撞风险,开展了针对珠江水系桥梁及船舶特点的桥梁上部结构船撞感知及损伤方法研究。主要工作及研究结论如下:(1)提出基于动力响应的船撞桥梁上部结构感知方案:预先在桥梁特定位置布置加速度传感器,以加速度传感器实时幅值超过设定阈值感知桥梁上部结构遭受船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