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俗文学作品中文化因素传译——《十二楼》茅译本为例

来源 :天津工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p9999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俗文学作品中文化因素传译研究为题,学习探讨俗文学作品的受众及其作品中文化因素的特点、文化的三种基本类型及不同类型文化因素英译中的不同翻译技巧等,旨在发现在俗文学作品英译中文化因素的翻译原则及处理策略。  关于文化翻译研究一直是近年来探讨的热点话题,其研究方向也多种多样,例如文化对等、文化空白、文化缺省等等。在众多的文化要素传译研究中,大多数研究集中于习语、诗歌等方面,涉及俗文学中文化因素传译的研究相对较少。  本文从研究俗文学入手,首先探讨了俗文学作品的阅读群体、俗文学作品的特征,俗文学作品中的文化要素等方面。文章基于俗文学作品的特点及接受美学的相关理论,着重探讨了俗文学作品中文化因素传译的原则和策略。文章进一步通过茅国权父子所译《十二楼》为例,分析了该翻译原则和策略指导下的翻译技巧。  在结论部分,通过对俗文学作品中文化传译问题进行了一系列理论研究和个案分析后,文章得出了“俗文学作品英译中如何处理文学与文化因素关系问题”的一种可能答案。即英译过程中应充分考虑文本特征和阅读群体,根据不同的文化类型选用不同的翻译技巧。
其他文献
英国散文作家乔治·吉辛的代表作《四季随笔》使他在众多优秀的随笔作家中获得了一席之地。在中国,对这部作品最完整,最权威的译本出自著名翻译家李霁野先生笔下。可是,一直以来
“杂合”由英语中hybridity一词翻译而来,起源于生物学中的概念“杂交”,指不同种属之间的动物或植物产生的后代(Berube,1982:629)。随着其优势逐渐得到人们的认可,“杂合”
日本一万日元上面的人物是福泽谕吉。由此可见,在日本,福泽谕吉是非常具有影响力的人物。福泽谕吉是日本幕末、明治时期的启蒙思想家、教育家、庆应义塾的创立者。被评为“近